2016年,永川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1亿袋,总产量5万吨,总产值5亿元,解决农民就近就业2000余人。预计2017年生产规模可达1.2亿袋,产量6万吨,产值6亿元。永川食用菌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永川已成为重庆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食用菌种植规模占全市70%,秀珍菇在重庆市占90%的份额。
我区食用菌产业呈现三大特点
工厂化生产初具规模。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大中型种植企业为主体的食用菌种工厂化栽培发展格局,全区已建成标准化的生产企业16个。
食用菌品种较为齐全。我区食用菌主要产品有香菇、竹荪、秀珍菇、双孢菇、猴头菇、木耳、茶树菇、平菇、金针菇、鸡腿菇、银耳、大球盖菇等10余个品种。
以食用菌为核心的生态循环农业已具雏形。全区推广稻—菌,菜—菌,林—菌,桑—菌,菌—鱼等生态循环农业经营模式5000余亩。
抓重点工作 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区通过抓重点工作,助力食用菌产业发展。
一是合理布局,科学发展。重点在五间、何埂、仙龙等镇为核心的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引进和扶持以秀珍菇、双孢菇、香菇、茶树菇等主要品种工厂化种植龙头企业和食用菌深加工企业。同时开展以菌渣、弃料利用为主的有机肥生产、蘑菇鱼养殖等全产业链探索,发展循环经济。同时,在南大街、金龙、宝峰、大安、板桥等镇街培育发展以平菇、金针菇、竹荪、猴头菇、黑木耳等为主要产品的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林下食用菌种植,拓展观光食用菌产业,扩大种植规模,形成规模效益。
二是抓基地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以圣水湖现代农业园区为核心,按照周边生产需要,建设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的工厂化标准厂房。工厂化生产基地已达到1000余亩,有温控厂房150亩,连栋大棚300余亩,钢架大棚1200余亩,冷藏库1.2万平方米,设施设备500台(套)。
三是抓机制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在经营主体培育方面,目前全区已培育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大户等新兴经营主体162家。其中16家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模式,采取“三统一分”的经营机制,就带动培育了117户家庭农场发展食用菌产业,种植食用菌400余万袋。在涉农资金整合方面,每年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0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5000万元,用于食用菌栽培设施、设备建设和路系、水系、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补助政策落实方面,为了鼓励食用菌产业发展,区政府制定优惠扶持政策,从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品牌打造、主体培育等方面给予了适度的补助。
四是抓产品质量,培育产业品牌。分别制定了香菇、秀珍菇、双孢菇工厂化生产技术标注,健全和完全食用菌质量安全“三项纪录”。积极建立食用菌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由区农产品质量监测站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产品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才能上市销售。目前已申报“永川香珍”地理证明商标认证,已经通过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12个,注册一般商标20余个。
五是抓生态循环,延长产业链条。利用好我区果园、茶园、林地等修剪后的枝条和其他秸秆作为生产原料,积极探索实践了“食用菌+观光体验”发展模式。在黄瓜山、茶山竹海等镇街的果园、茶园、林地套种香菇、茶树菇、竹荪等食用菌300余亩。推广稻—菌,菜—菌,林—菌,桑—菌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4000余亩,利用食用菌整选后剩余的废菇养殖生态鱼1000余亩,并注册了“蘑菇鱼”品牌。利用废菌包6000余吨,发酵还田改土6000余亩,改造茶叶、水果基地3000余亩。
让永川食用菌端上更多人的餐桌
我区将坚持政府引导、科技引领、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理念,按照打造1个品牌(永川香珍),培育10家龙头企业(产值上亿元的企业4个,5000万的企业6个),建设4个基地(菌种研发繁育基地、原料生产供应基地、工厂化生产基地、产品深加工基地)的发展思路,加快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
到2020年,培育10家大型龙头企业、50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组织,500户食用菌家庭农场,全区食用菌种植规模达到袋栽2亿袋,总产量达到10万吨,食用菌产品加工比重达到30%以上,食用菌生产产值10亿元。全产业链产值20亿元,创造3万农村人口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