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杨天长做了个决定,免费为全社10户贫困户每家提供5000株当归苗。据估算,目前,5万株幼苗价值2.5万元钱。
“出手是大方,但他也不是有钱人。”城口县蓼子乡乡长刘关林介绍,48岁的杨天长是该乡茶林村一组社长,两年前他自己也是贫困户。
这两年靠种药材脱了贫,摸索出了种植经验,“他打算带领12户贫困户种植药材脱贫。”茶林村最高海拔2200多米,整个村就像斜挂在长槽山脉一般,坡多地少田更缺。即便山上可以种药材,养鸡、羊、蜜蜂啥的,但背下山变几个钱也不容易。“社长当贫困户,好丢人。”3年前,杨天长的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念中专,每年开支2万多元,加上母亲80多岁还有病,他和妻子都不能外出务工。杨天长说,“收入少,开支却在增加,我也就成了贫困户。”
2014年,当自己也被确定为建卡贫困户时,杨天长心里很不是滋味,走路都抬不起头来。当时,全社共有13家贫困户,乡、村干部提醒他,害臊不能脱贫,关键得想办法带领大家脱贫增收。一社所在的铜匠屋基(土地名)海拔1000多米,生态环境好,适合种植中药材。杨天长说,当时,政府着手硬化到社里的路,这让他看到了希望——只要通了车,山上的东西就能大量运出去变成钱。
2015年,杨天长种植了20亩党参,随后又播种了10斤当归种籽。当年,杨天长的当归卖了3000元。“路通了,就更大胆了。”2016年,杨天长把党参发展到60亩,当归播了30斤种籽,蜜蜂扩大20桶,不到年底就收入两三万元。杨天长说,“关键是要坚持送孩子们读书,这才是彻底脱贫的保障。”
看到杨天长脱了贫,社里的贫困户没事就到他家聊天,感兴趣的还要看看他的党参和当归苗。51岁的朱家仁也是贫困户,他是第一个跟杨天长种植党参的。2016年,朱家仁一口气种植了30亩党参。杨天长说,党参至少3年才投产,最好还能种植一两年能见效益的药材,这叫“以短养长”。按照杨天长的建议,朱家仁又种植了2亩牛蒡。“社长把技术、销路摸熟,我们就能跟着挣钱。”此前,苏代军一直在云南打工。2012年他得了一场大病后,花了3万多元药费,加上一对儿女,一个读高中、一个念初中,每年固定开支至少1万元,他也因此成了贫困户。后来,苏代军也种了10亩党参、5亩天麻。去年,苏代军因为技术不过关,天麻只收了1000斤。苏代军说,“家庭经济雪上加霜。”杨天长安慰苏代军,党参他可以帮忙看护,并建议苏代军利用空闲还是外出找点活儿干。今年,苏代军去广西安装光伏发电的太阳板。5个月,苏代军不但挣了2万元钱,还学会了安装技术。他告诉记者,今年底脱贫问题不大。
“家家负担都不轻,有的连启动资金都没得。”今年,杨天长培育的当归苗足够种植1000亩大田。平日,他都是按每株5角钱卖到市场上去。6月29日,杨天长当着记者的面表示,为每户免费赠送5000株当归苗,“当年见效益,明年就可以扩大规模种植其它中药材了。”朱家仁、苏代军、徐德久……茶林村支部书记朱申松介绍,现在一共有10户贫困户跟踪杨天长开始种植药材。
目前一社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00亩。他告诉记者,杨天长带头种中药材走产业脱贫之路,不仅摸索出了经验,闯出了市场,更重要的是让贫困户看到了脱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