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断交危机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周围国家的集体封锁和制裁,激发了卡塔尔人的爱国热情,也引发了他们对过度依赖进口的反思。很多卡塔尔人痛定思痛,努力寻求最大程度的自给自足。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卡塔尔绝大部分日用品和食品需要从沙特等周边国家进口,其中蔬菜、奶制品的依赖度超过90%。在沙特等国对卡塔尔实施封锁后,虽然卡塔尔通过从土耳其等国大量进口食品,缓解了供应危机,但仍然给卡塔尔敲响了警钟。一位叫纳赛尔的卡塔尔人说,“我认为目前的危机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我们应该更快地发展,建立自己的生产体系。在未来,我们不应该再依赖邻国的产品,特别是食品。”
纳赛尔在多哈郊区经营一个温室农场。在高温少雨的卡塔尔,通风和冷却系统帮助温室内常年保持20多度的恒温。纳赛尔从斯里兰卡进口土壤,种植西红柿、黄瓜、蘑菇等蔬菜。纳赛尔说,“只要有600万平方米这样的绿色基地,我们的蔬菜、食品就可以实现100%的自给自足。这不是幻想,这是可以落实的,经过两到三年的努力,我们可以实现目标。”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纳赛尔并不是唯一有这种想法的卡塔尔人。日前,从德国空运来的首批奶牛抵达多哈,这是卡塔尔计划进口的4000头奶牛中的第一批。负责养殖这些奶牛的卡塔尔乳制品企业巴拉纳公司表示,这些奶牛可以满足卡塔尔30至35%的乳制品需求。巴拉纳公司的高级经理多尔说,“目前,卡塔尔本土产品在乳制品市场的占有率是10-15%。危机发生前,大部分乳制品需要从沙特和阿联酋进口,现在则是从土耳其进口。我相信以后本土产品会赶上来,因为质量更好。”
卡塔尔政府也支持自力更生的努力。危机发生不久,卡塔尔很多市场和超市就开始为本土产品贴上标签。有些标签上写着“100%卡塔尔制造”,还有些写着“支持卡塔尔和友好国家的产品”。目前,“支持政府、爱用国货”已经成为了大部分卡塔尔人的自觉行动,就连很多在卡塔尔的外籍工人也会优先选用卡塔尔产品。
“食品宫殿”是卡塔尔的一个平价超市,主要服务于外籍工人。超市经理加拉瓦是一位印度人,他说,卡塔尔本土产品的销量最近显著增加。“我们新进了很多本土生产的通心粉、面粉、鸡肉等产品,很多顾客都会询问本土产品,他们愿意买。”
一位在超市购物的印度工人拉哈尔买的都是本土产品。他说,“卡塔尔本土产品质量不错。我会优先买它们,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
自力更生,打造更独立的经济体系,这对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卡塔尔并非易事。目前超市内的食品大部分还都是进口产品。不过,这样的努力对卡塔尔经济的转型升级是一个良好的契机。经济学家阿卜杜拉表示,“卡塔尔现在的经济不同于20、30年以前了。现在我们有总体的战略,会对经济体系进行评估,研究如何继续发展。因此,这次危机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