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安溪茶,自古以来就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成为“海丝”路上沁入人心的中国符号。如今,凭借搭载“一带一路”的东风,安溪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尤其是在近年来福建检验检疫局与当地政府联合推进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下,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成效明显。
记者从泉州检验检疫局获悉,2017年上半年,该局共检验监管出口茶叶977吨、938万美元,货值同比增长200.4%,平均单价同比增长达48%,增幅创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仅出口东盟的出口茶叶货值即达193万美元,同比增长50倍。而且在越南、香港等市场主攻高端茶,出口单价已是出口日本原料茶的8-24倍。
示范区建设助推安溪茶叶品质升级、品牌升值
“自从安溪县推动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以来,我们本地农户每月收入约增长30%。”安溪县松香苑生态农业园总经理刘秋玲说,像松香苑这样的生态农业园在检验检疫部门的帮扶下,还被评为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基地、福建优秀有机茶基地,附加值得到极大提高,出口海外优势明显,更是让当地企业对海外市场寄予厚望。
值得注意的是,在泉州检验检疫局积极推进的“安溪模式”示范作用下,受益者并非仅有松香苑这样的大型茶企,据泉州检验检疫局安溪办事处主任张华介绍,目前在安溪,生态茶园已占到一半,国家有机产品示范基地达21家。“再加上,安溪于2012年11月被授予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于2015年10月被授予第一批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两块质量安全的‘金牌’均花落此地,让当地茶农信心倍增。”
安溪县作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茶产业成为当地最大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148亿元,涉茶人口80多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6%来自于茶业,茶叶成为了全县茶农的“命根子”、“钱袋子”。因此,从2010年9月开始,泉州检验检疫局与安溪县政府密切配合,大力推进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确保农民收入稳健增长。
创新实施“1形式+4体系”打造出口食品安全防护网
据张华介绍,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该局创新实施了“1种形式+4个体系”的出口食品农产品(9.060, 0.00, 0.00%)质量安全区域化综合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了政府质量安全公共管理、企业质量安全控制、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技术服务支撑四个体系,进一步推动形成以“强化源头管理,突出中间自律,加大终端追溯”为工作主线的“安溪模式”,较好解决了茶农难组织、农资难监管、质量难追溯、基地难集约、标准难实施等一批茶业发展共性技术难题,有力促进安溪茶叶的质量安全及有机茶生产水平。
其中,对于农资监管难的问题,该局利用物联网技术,创新建立“农资监管与物流追踪平台”,构建以农资归口经营管理为核心的无缝衔接监管体系。把好农资归口、报备、准入、招标、溯源、举报、执法“七个关口”,基本解决农资“卖的安全”、“买的放心”和可追溯问题,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并确保化学农药、化肥不流入有机茶园。
其次,强化标准认证体系。该局通过大力推行生产标准化,积极发挥认证认可手段,有效应对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提高茶叶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该局全面落实相关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5项国家标准,八马茶业等4家公司组织制定的3项国家标准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实施,促进全县近100家茶企获得ISO9000、HACCP、GAP、GMP等认证,其中有机茶叶生产企业从2011年的13家发展到现在21家,有机认证面积从34128亩增加到39628亩,为全国产茶县第一位,其中2家企业同时获欧盟EOS、美国NOP、日本JAS有机认证,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严格质量监管体系对当地检验检疫部门更是重中之重。据了解,泉州检验检疫局联合安溪县政府专门出台加快推进两个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奖惩办法,实行“一票否决”制,将监管责任落实到乡镇、村、工作部门,形成强大创建合力;围绕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重新核准111家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准用企业,建立严格的监管考核机制和淘汰退出机制,不断提升“地标”知名度,树立“地标”权威,扩大“地标”影响。此外,还在安溪建立起2个高标准的国家认可重点检测实验室,为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