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农民致富有三宝:大蒜板材银杏,一个都不能少。” 73岁的顾明俊是村民们公认的文化人,在他们眼里,这位曾在邳州市原文化局当过干部的老人,总结起当地农民的致富经验来,总是“很有一套”。
事实也确如顾明俊老人所言,多年来,位于江苏北部的邳州市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从“一头蒜、一棵树、一块板”入手,打造“一地一品”的多元化富民增收措施,并且实现了一二三产的融合贯通,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发展之路。
“一头蒜”算出一本致富经
17日一大早,宿羊山镇何家村的村民李太行拉着一车大蒜来到黎明公司的收购点。老李种有18亩大蒜,“一个季度大约卖了18万元”。与李太行一同来卖蒜的,还有孙守升,但与老李不同,孙守升自家没种大蒜,“我这蒜是挨家挨户收来的,到现在收了有7万多斤,卖了大约20多万元了。”
作为国内知名的大蒜之乡,邳州有多年种植大蒜的历史,常年种植面积55万亩以上,年产量超过60万吨,建有大蒜恒温库350余座,年贮藏能力45万吨。以宿羊山、碾庄、车辐山、赵墩、邳城、八义集等镇为核心大蒜种植基地。
“平均一亩地纯收入在6000元左右,这可比种小麦和玉米强太多了。”李太行说,他们村全部2900多亩土地都种植大蒜,“去年村委会公布了村民收入情况,人均23556元。”大蒜种植还动兴起了大蒜经纪人这个行业,目前邳州的从业人员约5200人,常年销售总收入50亿元左右,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14家,带动农户9.8万户。
大蒜有人种,就得有人收,黎明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成立于2002年、依托邳州白蒜产品资源,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的公司,以每天2000吨左右的收购参力,消化着邳州的大蒜及其它农副产品资源,是一家集农副产品收购加工、冷储保鲜、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出口贸易、电子商务、信息物流、境外投资等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仅大蒜产品的年出口量就超12万吨,2016年自营出口创汇超2亿美元。
目前邳州已形成了以黎明食品为代表的大蒜商贸和加工企业约250家,集聚了江苏全省95%以上的大蒜出口企业,有国家级出口大蒜质量安全示范区1个,省级出口大蒜示范基地14个,具备自营出口权的企业达33家。2016年自营出口创汇3.81亿美元,连续9年位列全省农产品出口县(市)第一。今年的1至5月份,自营出口额达1.55亿美元,同比增4.22%。
邳州大蒜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集种植、深加工、贸易、研发、市场服务等为一体,一二三产产业融通的产业链条,在成为国内重要的大蒜集散交易中心的同时,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