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年中有六个月都可以吃上美味的葡萄:
六月,夏黑和维多利亚款款而来;
七月夏黑大量上市,还有金手指、意大利,巨峰也闪亮登场;
八月巨峰唱主角,温克、美人指配合;
九月是红提,温克还在;
十月十一月二造果成熟,错峰葡萄又亮相。
▲红提
还有红玫瑰、南玉、摩尔多瓦、白萝沙里奥、醉金香、巨玫瑰、阳光玫瑰等等,各种品种,轮番上阵,这儿的吃货太幸福了吧!
这里就是——广西桂林。
▲核心示范区葡萄基地
目前桂林市是广西乃至华南最大的葡萄生产区,有“华南吐鲁番”之称。桂林葡萄以颗粒圆润饱满,上霜完美而著称,香气浓郁,味甜汁多。在桂林,随处可见大片大片的葡萄园,硕果累累挂枝头,成为桂林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桂林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山地葡萄种植
桂林市自1985年引种巨峰葡萄成功后,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葡萄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葡萄生产发展迅猛,成为继柑桔、月柿之后,成为桂林市第三大主要水果品种,是农业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在桂林,北部兴安、全州桂黄公路沿线乡镇发展鲜食葡萄,南部以永福县为主,发展酿酒葡萄,这一带是广西野生山葡萄主产地之一。用这些山葡萄酿制的酒,酒色红褐、清澄透明、酸甜适度、醇香爽口,曾获国家轻工部铜奖。
▲葡萄喜获丰收
近年来,桂林市扎实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品牌化建设,进一步拓展旅游观光休闲功能,使桂林葡萄产业又得到了跨跃发展。至2016年,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21.7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0.2万亩,总产量33.3万吨,继续稳居广西第一。
避雨栽培助桂林葡萄迅猛发展
▲生态农业——葡萄避雨栽培技术
“桂林葡萄种植业能发展壮大,最根本的原因是成功推广了避雨栽培技术。”日前,面对桂林葡萄种植的喜人局面,桂林市农业局副局长何祖任说。
据了解,在20世纪80年代初,兴安县溶江镇开始规模化推广种植巨峰葡萄品种。最初引种时,产量低、效益差,病虫害发生严重,发展速度较慢。面对这一局面,桂林人一直在苦苦寻找破解良方。农技人员在研究了北方葡萄的种植情况后发现,北方干旱,南方多雨,多雨是造成葡萄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和霜霉病的祸根,这些病害频发制约了葡萄产业的发展。
从1997年开始,桂林开展了葡萄避雨栽培和果实套袋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黑痘病、白腐病、炭疽病和霜霉病得到了控制。
▲地膜覆盖在葡萄种植中应用
2003年以后,避雨栽培技术迅速在桂林得到推广,兴安县溶江镇果农进行了改进,发明了用混凝土浇成的V形葡萄架,获得了发明专利。同时,桂林农技人员总结出“适时定植、合理密度、科学修剪、V形搭架、设施栽培、沟施底肥、定量留果、综合防治”的一整套适合桂林葡萄产业的栽培技术。
从避雨技术大力推广后,桂林葡萄的产量由最初的每亩不足500公斤,发展到现在的1000—1500公斤,最高甚至达到了2500公斤以上。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其中2009—2012年增速最快,每年增幅在20%以上。现在,桂林市推广简易塑料棚避雨栽培技术面积接近100%,有效解决了高温高湿地区病害频发导致农药用量大、产量低、品质不高等问题。
一年两熟的“南方吐鲁番”
▲葡萄一年两熟挂果状
“看这个枝上,这些结痕是夏天摘头茬葡萄留下的,这些还长着的,是二茬冬葡萄,很快就可以收获了。”在桂林双季葡萄基地,水果种植专家顺着正在生长的葡萄枝条给我们讲解。经过多年的种植试验,葡萄一年两熟栽培技术在桂林落地生根,成了桂林农民的致富良方。
说起两季葡萄的收成,承包了100多亩地的种植大户庄良永这样给我们计算:夏季的葡萄产量高,每亩可产2000斤左右,成本也高点,有4000元。冬季产量稍微低点,每亩也有1500斤,而且冬季的成本每亩只有2000元,巨峰葡萄一年平均地头价每斤要4到5元,这么算下来一亩地一年净赚8000多元。“多亏了葡萄栽培新技术和专家的指导,大家种葡萄都脱了贫,种葡萄比干啥都开心哩!”庄良永说。两季葡萄的技术,不仅让这位老哥脱了贫,还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葡萄一年两熟——灵川大圩镇
桂林葡萄种植的优势越发得天独厚。近年来桂林市的葡萄产业效益越来越好,产业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明媚的春天。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葡萄就不再只是夏天的专属水果,而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