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围场满族蒙古自治县朝阳湾镇大局子村,蔬菜种植园内的蔬菜暖棚排列整齐,棚室内种植的西葫芦、黄瓜等蔬菜长势旺盛、果实累累。老乡们在棚内采摘蔬菜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
据了解,该村已建成蔬菜暖棚40余个,占地200余亩。“我这6栋大棚,靠种西葫芦,一年进兜20万块钱。”菜农刘俊华指着棚里的西葫芦,喜笑颜开地说。“种植西葫芦真正让咱农户的腰包鼓起来了。”
像刘俊华这样年收入20万元的大棚户在该村大有人在,无公害大棚已成为该村的重要产业,成了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民靠种植蔬菜大棚逐步向小康生活迈进,无公害大棚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金元宝”。
刘俊华说,过去种菜挑一担水来回要走四五百米,非常辛苦,田间道路坑坑洼洼,运输很不方便,建成后的蔬菜园不仅硬化了道路、沟通了水渠,还建了排灌泵,现在浇水只要在田埂边的水渠里舀点水就可以,遇到暴雨或干旱天气,还能统一排灌,种菜也能挖出‘金元宝’,农民尝到甜头后纷纷抢着种菜。
围场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大棚蔬菜,走反季节致富之路,夯实了农业、水利、农发等部门的职责任务。针对部分农户因道路、水、电不通而不敢发展生产这一实际情况,积极帮助建设基础配套设施,节水灌溉设施不断完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创业积极性。去年完成顺和、祥顺两个农业园区水利配套和半壁山管区改造,新增全县21个乡镇节水灌溉面积3.81万亩。今年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万余亩,推动农业产业升级。
“建一个棚,打造一个金饭碗”、“经营一个棚,超过十亩田”这是围场县农民转变观念、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势头强劲的生动写照。我县通过政策扶持,加快土地流转,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链”。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农民对无公害大棚的前景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