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近年来国内玉米市场研究所遇困境

   日期:2017-08-02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31    评论:0    

  国家临储量达到1.25亿吨,而统计局数字显示东北玉米才1亿吨,我们放的数字偏高也只有1.35亿吨,当年东北还有4000万吨的自用以及2000万吨的外流,但最后储备玉米只向市场投放了4000多万吨玉米。

  这几个数据的出现,使得所有严肃的玉米研究员,都在努力往平衡表中注入更多的“供给”并拼命压缩需求,不断再次提升各地的单产水平,并压低饲用的需求估计,以求15-16年度能有一个正的商业库存。虽然15年玉米单产确实增产,16年饲用需求也被高猪价证明不好,但还远远不能解释如此大的临储量和相对小的抛储量。

  而到了2016/17年度,国内玉米市场的剧情突然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收储量(不包括常规的国储)只有2000万吨,相比而言,过去四个年度的收储量分别为1.25亿吨,8300万吨,7000万吨,3100万吨。但2017年春节之后,在传统的东北售粮高峰期1-5月份,北港价格连续反弹300元/吨,5月份之后到7月底储备玉米已经向市场投放了4000万吨玉米,成交量仍然比较旺盛,预计16-17年度抛出量将会达到5000万吨。相比而言,过去四个年度的抛出量分别为4200万吨,600万吨,2900万吨,100万吨。而且16-17年度的谷物进口量同比仅减少500万吨。

  国内玉米严肃的玉米研究员,只得跟随市场的脚步,往另一个极端调整平衡表:不断下调各地玉米单产,并不断抬高饲用需求的估计。

  对这两个年度的极端现象,不那么严肃的玉米研究员,因为没有平衡表的束缚,所以可以尽情张开想象的翅膀,通过渠道库存的变化来解释,因为不需要特别量化,所以非常容易说服自己,使自己的理论可以自圆其说。

  严肃的玉米研究员最终可能把表基本调平了,最近两个年度的结转库存既没有变为负值,也没有大到不可思议。其中却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一个是平衡表的调整完全滞后于市场,所以完全不能用来作为行情的可靠参考,如果过度依赖平衡表分析则很容易导致趋势性的误判;另一个是,所有的国内玉米数据中,单产的同比变化是来源于大样本调研,可能是所有数据中最值得信赖的数据,是绝对无法随意更改的,但几乎所有严肃的玉米研究员,或多或少都为了能跟随市场而调整了来之不易的单产数据。

  还有一种思路是,从饲用需求上做文章,因为国内饲用消费非常分散,几乎很难得到一个可靠的统计数据,所以其大小可以随意调整。为此有人把饲用需求放到了1.9亿吨的水平,比官方数据高出8000万吨,比我们的数据也高出3000万吨。这样产量的数据也同比放大,可能是通过面积增大,但单产不变。这也是一种非常可怕难以实行并且很难令人信服的解释方法。

  最后一种解释方法看起来最令人信服,即整个市场都已预知16-17年度国家会取消玉米临储政策,所以16-17年度的玉米价格将会整体显著低于15-16年度,所以储备玉米的看管者会乐意用16-17年玉米来替换15-16年度的玉米。具体的做法是:15-16年的1.25亿吨巨量临储可能有1000万吨的缺口,在16-17年新作上市初期补足了这1000万吨的缺口,这一操作可以产生500-600元/吨的利润,另外15-16年度的下半年,部分储备粮可能会私自提前出库13年或者14年的玉米500万吨,16-17年度玉米拍卖期间再自己买回来填补这一缺口,第二种种操作也会有300-400元/吨的利润。这两种操作,从结果上除了会影响国家的调控效果外,并不会对国家财政产生实质性损失,受打击最大的是严肃的玉米研究员。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