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夕阳西下,广西上林县大丰镇云里村莲海龙虾立体养殖示范基地内的游客们意兴不减。来自浙江的邹女士一边欣赏逾120亩的荷塘,一边逐字逐句地教外甥女背诵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名句。基地主打小龙虾的农家乐近在咫尺,接下来邹女士将和家人一起大快朵颐。
“小龙虾适应环境和繁殖能力很强,一般来说投苗3个月即可上市销售,属于周期短、收益高的养殖项目。”基地负责人冯应红是上林女婿,前几年来云里村探亲时看上了这块养殖小龙虾的“风水宝地”。在充分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冯应红把自己在湖北老家掌握的养殖技术搬到了上林,于去年年初在该村建起了一个小型小龙虾标准化养殖池,当年产值就超过了60万元。首战告捷的冯应红在获知上林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利好信息后,他打算将传统养殖向农旅结合方向发展。
冯应红的想法与云里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治不谋而合。“云里村和云里湖早就名声在外,这里离大龙湖也不远,发展旅游业容易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王治认为,农旅结合不仅能增加养殖业的附加值、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带动更多的周边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致富。二人通力合作,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去年,上林县爱行天下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合作社着力打造“水里有虾,水面有花,岸上有农家(乐)”的立体养殖基地,百亩荷塘免费向游人开放以招徕顾客,收益则主要依靠销售小龙虾、莲子及经营农家乐获取。目前,基地每天出售小龙虾100多公斤,预计全年产值不低于300万元。
“养好莲和虾,不愁没钱花”,这是参与基地建设的贫困户们的一句“口头禅”。记者了解到,合作社吸纳了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租赁土地收入、入股分红收入及务工报酬三者叠加,脱贫指日可待。以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李绍孟告诉记者,他和几个伙伴正在铆足了劲攒经验、攒本钱:“不定哪天我们也能建一个自己的养殖场,到时候咱放开肚皮吃小龙虾!”
近年来,上林县着力推进旅游产业和扶贫产业同时开发、并行发展,逐步摸索出通过扶建房、扶就业、扶创业、扶养老、共享景区建设成果的“四扶一共享”模式,进一步拓宽旅游扶贫的深度与广度。除了传统的土地租赁、入股分红及务工收入,该县还出台政策鼓励农民创办农家乐、乡村旅馆;鼓励企业打造长寿、养生产业;支持企业吸纳周边贫困劳动力就业,符合条件的企业按吸纳人数规模给予一次性就业稳岗奖励,最高奖励10万元。目前,全县累计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区逾130家,辐射带动近700户2800多人受益;大龙湖、金莲湖、云里湖、鼓鸣寨、霞客桃源景区等所在的村屯不少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今年年初,澄泰乡下江村下金庄和巷贤镇长联村古民庄村民分享旅游“红包”,曾引起多家媒体的关注;在今年5月举行的上林生态旅游养生节上,千名游客上林扶贫就业行及贫困户农副产品展销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了该县旅游扶贫产业品牌。去年,该县逾2500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脱贫。
随着上林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扶贫产业的触角亦在持续延伸。在三里镇大黄村,一家以生产销售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渡河公”为主的手工作坊不时有游客光顾。作坊负责人梁兰香告诉记者,现在上林旅游的名气越来越大,传承了400多年的“渡河公”在几位手艺人的不断改进下也越来越讨喜。“只要学会了这门手艺,农闲的时候在家里就能做,能帮助脱贫致富。”记者了解到,仅今年上半年,三里镇的“渡河公”系列产品销量达1.5万个(副)、累计收入超过15万元,不少贫困户的家庭主妇都主动到梁兰香的作坊求艺。
“发展旅游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也理应成为产业发展最大的受益者。”上林县旅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起,该县计划用5年时间,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全县2.05万户、8.11万贫困人口中的25%以上的贫困人口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