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恩阳贫困户深度参与芦笋产业
产业脱贫拔“穷根”
走进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芦笋产业园里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来凤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现在靠规模种植芦笋挖掉了“穷根”。
来凤村谢长义是村里的贫困户,过去他种点小麦、红薯,辛苦一年,只能满足温饱。在村里引导下,他把两亩多地流转给芦笋种植合作社,并在园区务工。“一年土地租金1200元,务工收入1万多元,还有分红呢。”谢长义脸上堆满了笑容。
来凤村的变化,是恩阳区产业扶贫的缩影。2014年恩阳区提出把芦笋产业作为脱贫的当家产业,区委书记梁津华介绍,目前芦笋产业形成了产加销全产业链条,全区芦笋种植面积达15万亩,建成深加工工厂,年产速冻芦笋1万吨、芦笋饮料3万吨,成功申报“恩阳芦笋”地理标志品牌1个。
如何让贫困户深度参与?梁津华说,当地探索多元的利益联结方式,贫困户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土地入股、租赁流转等多种方式参与产业发展。恩阳区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签订购销合同,通过价格兜底、优质优价的方式,确保贫困户增收。
产业扶贫要长效,销路畅通是关键。恩阳区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芦笋深加工。“我们和各乡镇的种植大户签订价格保底协议,每公斤不低于10元收购。”安碧捷芦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长波说。
当家产业强了,老百姓脱贫的劲头更足了。“芦笋种后可连续采10多年,进入高产期,亩产可达1000—1500公斤。今年我们家仅种植芦笋这一项就可收入8000多元。”双胜镇贫困户张金华对脱贫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