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包了3个菇棚,干了40多天的活,今天老板给我发了7800多元的工资……”
7月19日下午,记者来到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总堡垣花菇种植基地看到,这里的负责人火兴彦正在给基地内务工的村民发放工资。拿到了数千元劳动收入的贫困户们欣喜不已,来自三家村的贫困户白文仓甚至激动地流出了眼泪……
据了解,民和县总堡乡共有11个行政村、2867户、1.29万人,其中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核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34户819人,现已脱贫70户270人,未脱贫164户549人,其中未脱贫贫困劳动力占到42%。
为了实现贫困群众的稳定增收,总堡乡党委政府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家庭牧场、光伏扶贫、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同时,瞅准总堡垣花菇种植基地的用工空间,与经营该基地的青海中沃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优先聘用总堡乡贫困劳动力的用工协议,为全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搭建了就近务工增收的新平台,实现了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梦。
总堡垣花菇种植基地建于民和县总堡垣万亩设施果品基地内,80栋温棚全部种植花菇。今年5月8日,总堡乡党委政府组织的首批30名贫困劳动力进驻总堡垣花菇基地务工,他们有的打零工,有的承包两三个菇棚经营。
火兴彦告诉记者,为积极响应精准扶贫政策,他们采取“公司+农户”模式经营,贫困户可以承包1个或几个菇棚管理,公司按照每个菌袋0.91元的价格支付劳动报酬。
记者算了一下,按棚均6000个菌袋计算,每个菌袋按0.91元计,每个棚每年按2茬种植,如果贫困户承包一个菇棚,那么一年在菇棚的务工收入就有1万元。如果有能力承包2—3个菇棚,那这意味着这个贫困劳动力将有2—3万元的年收入。
总堡乡乡长石成鹏告诉记者,花菇种植管理劳动强度低,就近务工,可以让农户实现劳务、家务两不误。同时按照一个劳动力管理两个温棚的标准计算,一茬(4个月)可以收入1.2万元以上,一年两茬(8个月)可以收入2.4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完全可以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今年62岁的总堡乡三家村贫困劳动力白文仓就是通过乡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在菇棚里务工的。白文仓告诉记者,他在这里承包了3个菇棚进行管理,虽然细碎,天天要忙活,但活儿不是很重。白文仓拿到了公司发放的7815元工资的时候,脸上堆满笑容,嘴里还不停地说着“感谢乡领导介绍了这么好的工作,不到两个月时间就挣到了这么多钱”。白文仓承包的3个菇棚的菌袋量为2万个,按每个菌袋0.91元支付,一年按种植两茬花菇的话,除去种菇期间的雇零工支出,白文仓一年的菇棚收入将达3万元以上。
在一座菇棚里,记者看到了在这里务工的三红林,他是总堡乡三家村的贫困户,他承包了3个菇棚进行管理,由于一个菇棚的菌袋还没到位,他现在实际管理的只有2个菇棚,他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也挣到了7000多元的务工收入。三红林告诉记者,比起建筑工地上干小工,菇棚里的活儿轻松多了,再说是乡政府介绍的,我们也不担心拿不到务工收入。
即便是这么好的增收门路,而放弃不干的依然大有人在。为使这些“志穷”的贫困户长出生存的“根”,7月19日下午,总堡乡党委政府组织50多名贫困劳动力前往总堡垣花菇基地进行现场培训。让白文仓这样勤劳吃苦的贫困户现身说法,讲述自己在菇棚打工增收的脱贫路,引导和鼓励贫困户摒弃“等靠要”思想,紧紧抓住政府和企业搭建的务工平台,勤劳脱贫,勤劳致富。
在企业工资发放现场,目睹勤劳付出换来的回报,在场的许多贫困户开始心动了,在短短的十多分钟时间里,就有20多名贫困户现场登记报名,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
马菊花告诉记者,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起贫苦户“我要脱贫”的内生动力,千方百计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帮助他们走上靠勤劳脱贫致富之路。
记者看到,领完工资后,务工人员又回到菇棚里干起活儿来,而一些已经报名达成务工意向的贫困劳动力也在菇棚的周围转悠。看来,他们的心已经热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