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的王云是我见过的最不像农民的农民。她是顺义区杨镇红寺村的一名村民,但同时也是北京国际鲜花港花融天下景观园艺公司的员工。从以前种粮食,到现在种鲜花,虽然一直与土地打交道,但跟以前不同的是,王云如今是产业工人,每天按点上下班,按月领工资,公司不仅给上“五险”,还上了补充商业险。用她的话说,“过上了翻身的日子”。
北京干冷的气候并不适合花木生长,顺义过去并没有种花的传统。鲜花成为顺义的一大名片,源于2009年中国花卉博览会的举办。北京国际鲜花港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赵飞告诉我,从一开始,顺义区的领导就决意花博会不能只做成一场秀,而是要借势形成产业,打造顺义花卉品牌,给农民找到一条致富道路。
鲜花港成立了自己的花卉企业,同时招商引资,引进了十几家花卉苗木企业。他们选定国内罕有种植的郁金香作为重点引种对象,从荷兰引进了近百个郁金香品种,最终选育出五十来个适合北京气候种植的,在顺义的土地上扎根绽放。2010年北京市郁金香文化节推出,位于顺义的鲜花港成为主会场。
今年的郁金香文化节上,最璀璨夺目的当属“国泰”郁金香—这可是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刚刚在荷兰洗礼命名的最新品种,国内不少单位都展开了对“国泰”首秀权的争夺,而“国泰”最终以最快速度花落顺义。赵飞说,这正是基于鲜花港这些年来与荷兰库肯霍夫郁金香公园以及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荷兰方面看中了顺义在推广郁金香产业和郁金香文化上的实力,鲜花港的代理企业得以以约1000万元拿下“国泰”种球的国内生产和销售经营权。
鲜花港生产的花卉不仅供应北京市场,还销到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地区,甚至出口国外。去年12月,鲜花港引进了一条郁金香鲜切花生产线,王云就是这条生产线上的一个班长。全班11个人,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切花打包14万枝郁金香。班组成员同王云一样,全部是鲜花港周边红寺村、荣各庄村、陀头庙村的村民。在这些村,通过区教委专门举办的花卉夜校的学习,拿到花卉专业中专文凭的村民就有500人。而在顺义,已经有5万多名农民实现绿色就业,在花卉生产等绿色岗位上体面和快乐地工作。
今年春节,送83岁的老母亲回德州老家过年,王云除了北京那些吃的土特产,还专门买了一把鲜花带上,“让亲戚朋友知道,种花,这是我在北京的工作!”顺义花卉,已成为新的北京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