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赴澄迈县调研农民增收情况时提出要推广桥头地瓜的成功模式,加快把热带高效农业打造成海南的一张“王牌”。今晚播出的第57期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走进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邀请沙土村党支部书记、澄迈桥头地瓜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文克,为大家介绍桥头地瓜产业结构优化、助农增收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很多人说我是‘桥头地瓜大王’‘地瓜书记’,但其实我只是桥头地瓜的推广者。”王文克告诉大家,2001年他从南京工程学院毕业后,在深圳、北京、新疆、海口等地都工作过。2007年,他已经有车有房,生活步入小康,但家乡沙土村仍以穷闻名,村中虽有耕地2万亩,却多为海边沙地,种植水稻效益不高,导致大量劳动力进城打工,大片土地闲置无人耕种。
他发现,这些海边沙地虽然种水稻不行,但产出的地瓜却远近闻名。而相比蔬菜、水果等,地瓜不仅更易储存、易种植,产量也高,更容易实现规模化生产,“加之当时城里人对农产品健康安全的诉求越来越强,前几年的走南闯北让我相信这小小地瓜一定能够成为帮助沙土村脱贫致富的‘香饽饽’。”
通过两年的试探,王文克在2009年初注册了“桥沙”牌地瓜商标,并研究当时鲜有人做的包装设计;做不同地瓜品种的试验和种植对比,根据试验结果选定品种,与种苗公司谈判再将地瓜种到地里;不断改进田间管理方法,坚持传统种植方式外,水稻轮作、秸秆还田以改善土质;同步进行产品分类分级,从分拣打包开始,地瓜就按照重量、形状等特点分为8类……
产品品质和知名度提上去了,公司效益也随之提高。于是,王文克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公司负责对外进行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对内按照低于公司出货价15%的标准收购合作社的地瓜;由农户以土地入股而成的合作社,则专注于生产端,提供产品回收、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等服务。越来越多农户看到了希望,纷纷加入合作社,慢慢地,沙土村里一栋栋“地瓜楼”拔地而起。
知道今晚的电视夜校播放的是桥头地瓜的内容,东方市大田镇老马村贫困户刘建锋早早地就坐在电视前等候。看着沙土村一座座“地瓜楼”拔地而起,他感同身受,这小小的地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的生活:“上半年我的两亩地瓜收了1000多公斤,刨去800多元成本,赚了3000多元呢!”学习了夜校教授的地瓜种植技术,他更是信心百倍:“今年打算再多种几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