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围绕中药炮制理论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通过炮制理论、炮制原理、炮制工艺规范与饮片质量标准等各方面研究,基本建立了传统中药炮制传承体系、炮制技术创新发展体系、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保障体系,为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传承并创新了中药炮制理论,为炮制工艺规范化和饮片质量标准化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者们系统整理了中药炮制理论研究成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围绕七情相制论、净制理论、切制理论、制药论、生熟论、炮制药性论、辅料作用论进行了中药炮制理论的基础研究。通过对炮制前后功效物质的转化特点与机制、体现中药药性改变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联关系等的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药炮制理论,部分阐明了中药饮片的炮制原理和机制,为中药饮片的品质保证和产业化过程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做出了贡献。
杨明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历代本草典籍中青黛炮制,结合现代炮制经验和国外制靛染布工艺,从浸泡、粗靛制备、水飞精制等环节,对中间及最终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影响青黛炮制过程的因素,分别优化得出定向生成靛蓝、靛玉红的两条工艺路线,为建立青黛饮片炮制的规范化、可控化、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吴皓研究团队对天南星科有毒中药矾制解毒的共性规律研究,阐明了炮制解毒的共性机制是“白矾溶液中的铝离子形成了草酸铝络合物,使组成毒针晶的草酸钙溶解,毒针晶针样晶体结构破坏,产生机械刺激的物质基础被破坏;同时白矾溶液可以使毒针晶带有的凝集素蛋白水解、溶解或变性,凝集素蛋白的促炎作用下降,两者的共同作用导致4种有毒中药的刺激性毒性急剧降低”。研究结果获得2012年度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为天南星科中药饮片的规范化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
开展了中药炮制技术工艺和饮片质量标准规范化的系统研究,为规范饮片的生产与市场提供了科技支撑 。“七五”及“八五”期间,“常用中药饮片研究”被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对20种常用中药饮片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明确品种、产地、药用部位、采收季节、产地加工等的基础上,对中药饮片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工艺、饮片质量标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十五”及“十一五”期间,先后完成“川乌等10种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示范研究”“芫花等10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川芎等30种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北五味子等50种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和炮制共性技术研究”等。相关共性炮制技术、品种炮制工艺规范化和饮片质量标准化的研究成果,为《中药饮片注册标准实施方案》的颁布,《全国中药炮制规范》的编写及《中国药典》提高饮片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为保证中药炮制品饮片的质量和疗效,研究者们有针对性地控制中药炮制品生产的各个生产环节,贾天柱研究团队采用“中药炮制—化学成分变化—药效作用影响—炮制工艺优化—标准操作规程”的研究模式,系统地研究中药炮制标准操作规程的各个重要环节,建立了中药饮片炮制标准操作规程。综合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药效作用研究结果,选定指标成分,建立炮制品的质量标准,优化炮制工艺参数,并优化大生产的各个环节。对影响炮制品饮片质量的原料和中间生产过程、成品检验、包装等各环节均制订标准和规范,最终形成麸煨木香、麸炒枳实、麸炒泽泻、麸炒薏苡仁4种中药炮制品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为制订全国统一的中药炮制标准操作规范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行的研究思路和模式。
建设了一批专门的中药炮制科研基地和中药饮片生产工程研究机构,为中药饮片生产的规模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提供了平台支撑 通过科研基地和饮片生产工程研究机构,在中药饮片生产的条件与装备、科研的软硬件与人才队伍等方面为中药饮片的规模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提供技术平台。依托平台建设,创新了中药炮制共性关键技术,提升了中药饮片生产设备水平,改进了炮制关键技术参数。研制了如中药材真空浸润技术、干法表皮净制技术、微波炮制技术、程控炒药技术、红外线火候判断技术等生产设备。加强了中药炮制信息化基础理论的建设,促进了中药炮制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研制与开发,推动了中药炮制产业的规模化和科学化,为中药炮制跨越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条件。
虽然,中药炮制理论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在中药炮制技术研究方面仍存在传承不足、创新乏力的问题。所以应加强对文献记载的传统炮制理论和方法进行更系统和全面的整理。在传统特色炮制工艺方面,要深化研究,通过系统的分析揭示传统炮制理论和方法对中药饮片功效和质量的影响,对确有现实指导意义的方法,要通过建立规范和标准,并在饮片工业化生产中转化应用,保障饮片质量。
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中药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得到部分揭示,并对临床和新药研发发挥了良好的理论指导作用,不仅促进了中药质控水平的提升,也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对复方药物研发、中药质量提升、临床疗效提高和安全用药产生更好的指导作用,有力推动了中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