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网 水果网 大田网 花木网 茶叶网 药材网 菌菇网 畜牧网 家禽网 水产网 特养网 种子网 肥料网 农药网 饲料网 兽药网 农机网 温室网 食品网 工艺网

大棚里成就致富梦想——农妇陈志芳的创业路程

   日期:2017-09-26     来源:聚农网    作者:jn720_zx    浏览:124    评论:0    

  昔日外出打工

 

  家庭经济捉襟见肘

 

  9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东升村1组陈志芳创建的蘑菇生产基地,只见她与6名农村妇女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为蘑菇孕育生长的菌袋装进培养料。陈志芳告诉记者,蘑菇生长特有的培养料由打碎的包谷芯和锯木渣组成。装填完成后,要在大锅内蒸33个小时杀菌,然后送到种植大棚植入菌丝,经过50天孕育长出蘑菇,即可采摘出售。

 

  上世纪90年代末,陈志芳和丈夫带着时年13岁的儿子到成都一家皮鞋制作公司打工,儿子到成都读初中。后来,他们的小儿子在成都呱呱坠地。夫妻俩带着小儿子单独租了一间6平方米的房子,大儿子与其他几个人另外合租一间屋,一家人一个月的水电费就要300多元。大儿子进入不了当地的义务教育学校读书,只能到私立学校学习,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此外,还要汇钱给她70多岁的公公,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陈志芳夫妇喘不过气来。公公在家乡孤身一人无人照顾,更让他们背负着难言的精神压力。1997年,夫妻俩好不容易攒起3万元钱,在旧房宅基地上建造房子,却欠了一屁股的装修费。

 

  回想当时在成都打工,陈志芳仍然很有感慨。尽管当时物价低,但她制作一双皮鞋只能挣1元钱。活儿最多的时候,她一个月挣到过2000多元,但公司订单不稳定,她的收入也不固定。陈志芳的二儿子出生后,她家的经济状况特别困难。为从夫妻俩每个月3000至4000元的收入中存点钱,她和丈夫处处节省,餐桌上少见油荤,零用钱更是“扯不转”。无奈之下,2011年,陈志芳结束了15年打工生活,带着两个孩子回到自贡,在家照顾抚养孩子、伺候老人,丈夫则留在成都继续打工。

 

  如今回乡创业

 

  苦干实干勤劳致富

 

  陈志芳是幸运的。回到自贡不久,她的困境引起了东升村6组村民、农团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副会长雷孝玉的同情,雷孝玉让陈志芳到她的蘑菇生产基地打工。通过近一年的打工,陈志芳学习到了种植蘑菇的技术,心中升起了“蘑菇梦”,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2012年,陈志芳在雷孝玉的鼓励支持下开始创业。夫妻俩向亲戚朋友借了15万元,但启动资金仍然不足,关键时刻,雷孝玉主动牵线搭桥,陈志芳获得了市妇联组织的妇女小额贴息贷款的支持,贷到了宝贵的5万元钱。随即,她在自留地上建起了简陋的创业基地,购买安装了锅炉和种植蘑菇的原材料,还租来土地搭建起种植大棚,聘请几名农村妇女当帮手,开始了轰轰烈烈但又艰辛的创业之路。

 

  开始种植蘑菇那年,她就买了一辆运货车,他的丈夫也回到家乡协助她创业。每天晚上十一二点钟,她和丈夫都要到大棚采摘蘑菇,下半夜两三点钟,她丈夫又开车将蘑菇运送到川南农贸市场批发销售。夫妻俩勤劳致富,短短3年,她便还清了所有借款。如今,种植蘑菇5年多的陈志芳,已成为行家里手。她创办的蘑菇生产基地产销两旺,每年的销售收入达40多万元。

 

  自从种了蘑菇,陈志芳的家庭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她重新装修了15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硬化了院坝,购买了汽车、冰箱、彩电、家具等生活用品,安装了天然气。现在,大儿子和儿媳也从成都回到父母身边,加入到种植蘑菇的行列。

 

  “我们一家人全靠种植蘑菇吃饭。”陈志芳非常自豪。她说,要把蘑菇大棚管理好,每天都要到大棚内观察,天气热了及时洒水;装有培养料的菌袋,每个出产3公斤蘑菇后要更换……在她的精心管理下,她搭建的10多个大棚,总是一茬接一茬地连续产出优质蘑菇,运蘑菇的汽车车厢总是要装上三层,价格好的时候,一车能卖2000元至3000元。“比外出打工好多了,又能照看家又能找钱。”陈志芳很满足现在的工作。

 

  记者随意走进一个大棚,迎面扑来的热气夹杂着醇香的发酵味,一垛垛菌袋整齐地码放着,一朵朵蘑菇从菌袋两端伸出,像是挥着小手向陈志芳报喜。“有了这个项目,我很满意,自己富了,还能为其他姐妹提供就业的机会。”她告诉记者,虽然今年的收入还没有统计,但是她很有信心,肯定会超过去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聚农网  |  会员服务  |  网站建设  |  广告服务  |  排名推广  |  合作伙伴  |  友情链接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