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有“最后的江南秘境”之称的松阳,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底蕴深厚的民风民俗、丰富独特的农副产品。在此我诚挚地欢迎各位领导、嘉宾们来松阳走一走、看一看,来欣赏优美的田园风光,来感受活态的“古典中国”标本。”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金跃在推介会上表示。
9月23日,2017丽水生态精品农博会暨中国长寿之乡养生名优产品博览会期间,由松阳县人民政府主办,松阳县农业局承办的2017松阳茶叶全产业链推介会在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同时举行。现场有奖竞答引来了众多人驻足参与,获奖的杭州市民在答题过程中,对松阳茶产业文化有了一定了解。
历史文化名城 浙南桃源胜地 全国名茶之乡
松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金跃介绍说,松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1800余年的建县历史,先后涌现出唐代道教天师、养生大师叶法善,“宋代四大女词人”之一张玉娘,南宋左丞相叶梦得,明《永乐大典》总裁王景等一批杰出人士。县内拥有“东方比萨斜塔”之誉的延庆寺塔、有“戏曲活化石”之称的松阳高腔、有古朴恢弘的明清老街及错落有致的“松阴溪古村落群”等等。近年来,松阳更是吸引了北京DNA建筑设计、游多多旅游网、山中杂记、杭州亦舍酒店等一批有理想情怀的社会优秀人才和有文化知觉的优质工商资本参与到古村落群旅游产品开发之中,“过云山居”、“云上平田”、“小茶姑娘”、“茑舍”等一批“网红”民宿如同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松阳,是一座浙南桃源胜地。县域内拥有浙西南最大的山间盆地──松古平原,良田千顷,物产丰饶。自古就有“桃花源”、“金瓯玉盘”、“处州粮仓”的美誉,唐代诗人王维写下了“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的动人描述,令人遐思无限;宋代状元沈晦初到松阳时作出了“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隽永诗篇,并在松阳遁世隐居。
松阳,是一座全国名茶之乡。早在三国时期,松阳便开始生产茶叶,至唐代成为皇家贡品。多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做强做精,依托松古盆地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茶叶全产业链提升项目,将茶产业链打造成为省级农业示范性全产业链。全县现有茶园12.37万亩,其中大木山茶园已成为国家级4A级景区,并成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单位。全县40%人口从事茶产业、50%农民收入来自茶产业、60%农业产值来源于茶产业。松阳已成为全国十大最美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文化之乡和中国绿茶集散地,“松阳银猴”品牌价值达到20.75亿元,位居全市第一,全省第四。
农业因茶而强 农村因茶而美
百姓因茶而富松阳县农业局局长吴为民在介绍茶叶全产业链建设情况时表示,近十几年,松阳县大力发展茶产业、努力培育茶经济,逐步形成了一二三产联动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2016年松阳茶叶全产业链产值达94.36亿元,“松阳银猴”品牌享誉全国。松阳被誉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十大最美茶乡,农业因茶而强、农村因茶而美、百姓因茶而富。
松阳依托绿色技术做强一产,以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为目标,以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大力推进肥药减量增效、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努力提升松阳茶叶的品质和档次。成功创建全省首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首批农业部标准茶园示范县。此外,我们还建设了全国首个茶叶全程质量溯源系统,通过茶青、茶干两张溯源卡,实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形成了产销区一体化的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全县现有茶园面积12.37万亩,茶叶产量1.35万吨,产值12.97亿元,以全省4%的茶园面积,生产了全省6%的茶叶,产出全省8%的茶叶产值,投产茶园亩均产值超万元,效益领跑浙江。
在一产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做优二产,按照“培育大龙头、建设大园区、打造大品牌”的发展思路,推进茶叶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积极鼓励企业开发红茶、黑茶、碾茶、抹茶等多种茶类,并将茶叶加工延伸到医药保健、食品、养殖等饮茶和用茶领域,目前已开发茶保健品、含茶食品等茶资源综合利用产品20余个。我们以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为重点突破口,目前已培育省级茶叶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17家企业通过SC认证,县内振通宏、碧云天2家茶企成为“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松阳银猴”品牌价值20.75亿元,居丽水市第一位,全省第四位,全国第十八位,形成了以“松阳银猴”为高档茶,“松阳香茶”为大众消费茶的品牌体系。
继而开辟增收途径做活三产,围绕打造“古韵茶乡·田园松阳”休闲养生经济品牌目标,近年来,松阳县以万亩大木山茶园为依托,倾力打造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通过实施“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行动,大力促进茶旅融合发展,辐射带动了走廊沿线乡镇近8万百姓广泛参与,促进了松阳茶品牌价值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国家4A级景区大木山骑行茶园被评为浙江省首批“最美生态休闲健身点”,被誉为“中国最大的骑行茶园”,中国浙江自行车系列公开赛等多项赛事连续多年在此举行。目前,全县已打造可观光茶园面积8万亩,拥有成熟茶旅路线5条,茶旅游2016年接待人数300万人次,收入近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