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齐齐哈尔大同区高台子镇大草房屯的牛膝中药材产业试验区,半人高的牛膝密密麻麻地布满田间地头,十几个工人正挥舞着镰刀奋力劳作。
“牛膝的花籽和根茎都是宝啊,全能入药,这只是一遍收割,接下来会引进药材收割机,把根茎从地里完整地刨出来,再晾晒个十来天,就有药材收购商闻着药香上门了。”干活的间隙,记者与几位工人聊着。
试验区的种植负责人孙有玉告诉记者,牛膝花籽和根茎的收购价分别为每斤15元和4元左右,今年种的全部按照订单合同销往内蒙赤峰、河北安国、贵州铜仁等地。
孙有玉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坦言,自己是药材种植的门外汉,今年的种植成功,很大程度上是来自镇上的支持,从种到收,镇领导多次到地里考察、指导加服务,如何防治病虫害、如何增加产量、如何打开销路等等,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儿当成了大事儿。
如今到了收获时节,孙有玉自己给自己算了算账:“咱实打实地唠,估摸亩产籽50斤,能卖750元,再加上根茎的收入,一亩地怎么也能过千,多了咱也不敢说,等收割晾晒完就知道了。”
其实,还有话,孙有玉没说。他的40亩地都是盐碱地,往年是种啥庄稼都白扯。可牛膝偏偏喜欢上了他的“破烂地”,在这干燥、向阳的沙土地上茁壮成长。
“今年,镇里支持我在这儿搞试验田,效益比种大苞米强得多。以后要是能多流转些土地,我愿意带着老百姓一起种牛膝。”这两年,孙有玉看玉米价格一路走低,种地有点儿懵门,就多次外出取经。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惠红中药材种植园经理王春惠,由此双方开展了合作,对方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并且保底回收,老孙坐在家里就等着客商上门收购,省心、省力,又赚钱。
说着话,老孙拔出一个牛膝的根茎,脸上洋溢着喜悦:“我这品质的牛膝,市场收购价能达到6元一斤。”
在试验区,记者见到了王春惠,她介绍说,在大同区注册了惠红中药材种植园和腾念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同往北有赤芍基地和拉菲田园,育有300多亩中药材。此外,和星火牧场合作,选取老百姓的边角废料地,种植多年生、少经管的黄芪、桔梗、紫草、苍术等中药材2000余亩,一亩地4年的效益在2万元以上。今后,她打算扩大中药材种植,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以及订单回收,带领当地百姓中药材发药财。
今年,高台子镇中药材大田试种不止这一处。还有永跃村小林场屯的辣根,羊草沟村的板蓝根,七撮房村的芍药、穿心莲,西太平的千亩月见草等等。
据了解,近些年,高台子镇把做好农村、农业、农民工作作为稳定和发展的重点来抓,在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立足镇情,坚持“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的原则,因村制宜,多措并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过去,农民常说,种啥不种啥,主意自己拿。可现在不同了,人们对于种植品种的选择,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种啥不种啥,得根据市场定,不自己盲目“拍脑门”了。
政府就要发挥好宏观调控科学定位的职能,针对近年玉米价格大幅度下滑的严峻形势,高台子从镇到村再到农户,都积极筹划调整之策:包村领导深入村屯广泛宣传,组织动员农户种“花花田”调整种植结构,以此抵御市场风险;鼓励农民种植芝麻、黑豆等高效经济作物,举办农技培训班,为产业结构调整打好技术基础。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实际,调整之路也就不能“千条一律”。高台子镇在继续保持绿色有机是唱主角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调研、现场考察和出外取经后,明年,根据农民需求、土壤情况、合理选址,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
通过新老基地集中连片发展、大户带动、合作社牵引、园区试验示范作用,鼓励农民采取转包、转让、出租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为有规模发展需要的农民提供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目前,永跃村已经划分出了千亩中药材基地,就等着明年开春带领老百姓甩开袖子大干一番。
生产固然重要,但销售也至关重要。高台子镇依托大田、棚室、中药材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垫实了农业家底儿,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找到了撬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金杠杆”。
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采取培训、资金扶持、奖励等措施,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引导各类人才进田间、跑市场,产前抓基地、抓订单,产中搞服务,产后做销售、搞“网销”,从更深层次开发市场。
明春种什么,高台子镇早考察、早谋划、早定位、早落实,做到招数实、招数高,对症下“药”,引导群众种植黄芪、牛膝、苍术等中药材,让中药材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新利器,让百姓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力争取得结构调整“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