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5年以来,中国茶叶出口量始终徘徊在28万~30万吨。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30.24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出口数量再次超过斯里兰卡位居世界第二;出口金额再创新高,达7.84亿美元。这是在人民币升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情况下取得的出口成绩。然而,平均下来,出口茶叶每斤价格还不到3美元。
“中国茶叶出口量努力了好几年,终于突破了30万吨。”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杨亚军说。
自2005年以来,中国茶叶出口量始终徘徊在28万~30万吨,2009年突破30万吨,2010年出口30.24万吨,同比基本持平,出口数量再次超过斯里兰卡位居世界第二。出口金额再创新高,达7.84亿美元。
这是在人民币升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等因素的情况下取得的出口成绩。然而,福建茶叶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危赛明说,平均下来,出口茶叶每斤不到3美元,价格低廉。
对此,农业部种植管理司处长王戈说,中国茶叶必须实现“四个转变”:从出口欠发达地区转向出口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绿茶一枝独秀转向多茶出口齐头并进,从数量大转向质量效益高,从散装茶转向小包装品牌茶。
更多食品行业分析
主流市场占有率低
中国茶叶主流市场占有率低。这种茶叶出口格局,由诸多历史因素和传统消费习惯积习而来。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茶企多从90年代开始发展,缺乏真正意义的国际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实力和规模普遍偏小,尚未形成有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链,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
2010年,全国茶叶出口企业共400余家,出口量在万吨以上企业7家,其中浙江省茶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茶叶有限公司、浙江华发茶叶出口量超过1.5万吨。57家企业出口量在千吨以上,200余家企业出口量不足百吨。
这些茶企中,90%以上的茶企欠缺产品自主研发能力,贸易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相对合作,不能根据市场不同偏好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新品种的研发能力相对不足。相比较而言,欧美国家尽管不种植茶树,但企业十分重视茶叶的新产品开发,深加工产业发达。
此外,中国茶企没有统一的标准、技术指标来衡量茶产品质量,茶源质量不稳定,对企业无资质管理,有产品就可进入国际市场,经营秩序较乱。
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国际茶市场以消费红茶为主,我国主产的绿茶主要销往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特种茶类尚未掀起国际市场消费热。中国产各茶类的宣传促销跟不上,缺乏联合互动的对外宣传机制。
多年来,中国茶叶出口多为原料性产品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只是外商的生产车间,因此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更多利润被国外品牌商赚取,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
推动大型茶企上市
中国茶叶出口又到转折点。
参加茶叶研讨会的业内人士提出,茶叶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须政府、行业、企业联手互动,形成合力。
业内人士建议,应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大型茶企成为上市公司,向跨国经营集团迈进。
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构建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链两端的发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产、销、学、研互动机制。
业内人士还指出,要走“科技兴茶”之路,研制适应不同市场的茶产品,以风味茶、功能茶、方便茶、科技茶等拓展国际市场,引领世界茶叶消费潮流。
走科技兴茶之路,保证茶叶质量、保持茶源稳定性,需要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研发替代农药,建立出口茶生产基地,生产无公害茶和有机茶,通过茶厂茶园一体化,推行清洁化、标准化生产。
在对外宣传上,业内人士纷纷提出应搭建现代化交易平台,如承办国际茶业大会暨茶产品交易会,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茶叶供销不畅的瓶颈,开展名茶名企名品联合对外宣传,加强与进口国茶叶商、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对消费国进行有针对性市场宣传推广,推出中国区域优势产品、风味独特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