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底的一个周末,位于兴安县严关镇的马头村迎来了不少前来“呼吸新鲜空气”的游客。延绵的青山、清澈的溪水,还有成片的大棚果园,果园里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紫红圆润的百香果、散发着清香的无花果等沉甸甸挂满枝头。游客们在这里尽情享受“乡村原生态”带来的无穷魅力。
走进一家名为“古严关”的采摘园,门口醒目处挂着“广西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的牌匾。果园的主人张玉香正在精心打理刚刚挂果不久的无花果树。在无花果树旁边成片的地里,种着多个品种的草莓苗,还有葡萄苗、香瓜苗、甜瓜苗等。“再过两个月,草莓就成熟了,到时候来采摘的游客会更多。”张玉香乐呵呵地说。
从一位平凡的农村妇女到如今的“致富女能手”,张玉香付出了5年的辛勤努力。对于未来,张玉香更是充满期待。喜欢读书看报的她十分关心时事,对于十九大报告,她在网上搜集了许多信息。她乐呵呵地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咱农民的底气更足、劲头更大、信心更足了!“
看着今年瓜果的无花果树,张玉香说:“就像自己辛苦孕育出的新生命。”
今年47岁的张玉香是严关镇塘堡村人。5年前,她还在自己家里耕耘几亩地的“小果园”。后来,她“盯上”了马头村乡村旅游的美好前景,便和丈夫拿出所有积蓄,再贷款借钱,一口气在马头村承包了30多亩地,开启了种植大棚水果的致富路。如今,靠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加上桂林乡村旅游大环境的发展,张玉香的生活如坐上了飞驰的“动车”。
谈起当初决定承包30亩地用于种植水果,性格爽朗的张玉香坦言:“原来没有想过要做那么大,只是想认真做点事。”她告诉记者,自己原来家里的地也是种草莓,由于从书上学到了不少科学技术,加上管理得当,她的草莓品质与不少人相比更胜一筹。五年前,她听说县里要在马头山开发新村,主推水果种植和乡村旅游。于是,她和丈夫动起了脑筋:“既然1212有这个政策,那我们就大胆去做。相信我们只要用心,一定能比别人做得更好!”张玉香和丈夫一口气承包下30亩地。最初全部用于种植草莓。
“草莓比较脆弱,经不起风雨,一定要建棚子,还要用心管理。”张玉香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种种艰难,“刚开始,我们资金不足,只用竹子搭架子。竹子棚子不算坚固,遇上大风大雨很容易被损坏。之前一两年我几乎每晚都睡不着觉,就怕第二天起来棚子被风吹走了,那我们的全部心血就白费了。”然而,让张玉香害怕的事终于还是不期而至。三年前的一个冬日,夜晚大风大雨肆虐。第二天清晨,张玉香和丈夫起来发现,自家的大棚被大风掀翻,雨水直接灌进种有草莓的土地里,几十亩地的娇嫩“草莓公主”奄奄一息。
“那时候,我们真想一狠心就不干了。”她回忆说,后来踏实勤奋的丈夫冷静下来说:“如果就这样半途而废,就更加一事无成。倒不如就地爬起来,把它做得更好。”于是,夫妻俩把竹棚子移除,重新建起了坚固的钢筋棚架,开始了新一轮的“奋战”。
之后的几年,夫妻俩每天白天黑夜都“泡”在水果棚里。他们力求精益求精:采用农家有机肥灌溉、用滴灌技术为草莓浇水施肥、多次试验寻找最佳的套种方案……如今,他们的果园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供游客采摘。由于品质好,他们的水果价格虽然偏高,但仍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果园每年能接待游客上万人,年收入近百万元。张玉香也被兴安县妇联评为“致富女能手”。
“小果园”里的“大智慧”
在张玉香夫妻俩临时安在果园的“家”里,记者看到了厚厚一叠的农业杂志,里面内容都是关于科学种植技术和农业科普的。“我和丈夫喜欢学习,以前还不懂上网看资料就订杂志,去书店买书来学习种植技术。像《农村百事通》这本杂志,我们连续订了20多年,至今还继续订。”张玉香说,他们文化低,不懂太多的知识,只能靠勤奋,多看书多学习,才能把事情做好。
从大量的书本和杂志中,张玉香夫妇不仅学习到了先进的种植技术,还了解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在果园起步初期,他们就决定为自己的水果申请注册商标。“因为我们的思路就是要做高品质的产品,要走精品路线。等到产品走向市场时,标有我们自己商标的优质产品才能吸引更多人。”张玉香思路清晰地说。
10月28日这天,兴安县妇女联合会的代表专程走进张玉香的果园,为她进行帮扶和指导,并给她带来了有关十九大报告的“重要信息”。据介绍,自从去年张玉香的果园被授予“自治区巾帼科技示范基地”后,1212下拨了4万元的扶持资金,并聘请专家定期对其进行技术指导。同时,这个基地还承担着培训广大农村妇女种植技术、安置妇女就业的任务,引领周边农村妇女依靠科技实现致富目标。
“这几年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妇联领导给予我的关心和帮助。”张玉香谈起未来的打算胸有成竹:“现在十九大开了,党的政策更加关心我们农民,我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对我们农民有利的政策。我明年还计划继续扩种,并把我学到的种植技术传授给需要的姐妹们,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希望我们种出的水果能打响品牌,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