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一顶红色小帽,再加上附着在帽檐上的防晒纱巾,远远望去,只能看见刘迪那双略显疲惫的眼睛。
11月18日,当这个身影出现在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时,地瓜种植户谢甲敬远远便喊着:“刘博士,你又来啦!”声音里尽是老朋友重逢的喜悦。
刘迪原先在省农科院工作,今年6月到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从2008年至今,刘迪一直在与地瓜种苗进行着一场战斗,她要战胜地瓜种苗退化、病害难题,要为海南人培育出最优质的地瓜种苗,让地瓜种植户走上致富路。这是一场持续9年的战斗,过程异常艰辛。可刘迪说:“我知道方向是对的,只要坚持就一定有收获。”
A
领着1800元工资
迎击地瓜种苗难题
“一、二、三,刚好。”刘迪刨开沙土,挖出带着白色须根的地瓜苗,“下面埋三节,上面露出两节,这正是地瓜苗栽种的标准。”
走在垄沟间,突然一株枯萎的地瓜苗引起了刘迪的注意。她掏出手机拍照,“这株苗感染真菌了。”
巡视完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这块地瓜地,刘迪心里踏实了,“只发现这一株,问题不大。”
然而,2008年刘迪第一次来到沙土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彼时,桥头地瓜的市场刚刚打开,已经有了名气。从2007年便回乡种植地瓜的王文克,已经挣到第一笔钱。可地瓜种苗退化问题却困扰着整个桥头镇的地瓜种植户。
当时,桥头地瓜的优质种苗来源于日本,数量有限,王文克眼看着订单一个个飞来,却不敢接。
“那时桥头镇几乎每块地瓜地里的苗都有矮缩病、卷叶病。”刘迪记忆犹新,这是地瓜种苗退化、遭到病菌感染的明显标志,导致地瓜减产,甚至绝收。“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下去,绝收了,该多难受。”刘迪理解那份痛苦。
也是从这时开始,在省农科院的支持下,刘迪决定走上一条新路:从事地瓜种苗的培育,通过脱毒技术,为海南地瓜种植户提供适应海南地情的优质地瓜苗,解决种苗制约的瓶颈。
一切从零开始。这对于当时月工资仅有1800元的刘迪,绝非易事。更窘迫的是,当时无外界资金支持。可刘迪心里异常坚定,“因为这个方向正确,是必须要走的路,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往前推。”这个刚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毕业的姑娘,有一种执拗劲。
B
怀孕近8个月
依然奔走田间搞研究
由于缺乏项目资金,科研经费只得从其他项目东挪西凑。刘迪依然记得,当时在一份购买设备的招标书里,她将一个价格不到200元的磁力搅拌器列在了显著位置。评审的人惊讶地问她,“这200块钱不到的设备,还需要走招标的程序吗?”
刘迪满肚子委屈:“不走这个程序,我们就没钱买这个设备了。”
从那时开始,刘迪开始全省各地跑,哪里有地瓜地,她就往哪里跑。
有一次,刘迪自己搭乘大巴车到临高东英镇海边的一块地瓜地考察,等考察完返回时,最后的班车已经走了。刘迪只得步行,从村里走到镇上,足足走了半个小时。
这样的走访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刘迪说:“我发现,适合地瓜种植的地方都是沙土,土地贫瘠,而这些地方往往都是贫困地区,那里的乡亲最穷。他们也最需要科技的帮助。”
渐渐地,刘迪心里有了一个“地瓜梦”,“要让这些地方的农户都能种上优质地瓜苗,要让他们通过地瓜种植走向致富路。”这个“地瓜梦”支撑着刘迪一路前行。
2009年,刘迪成功了,以她为第一发明人的“番薯茎尖培养脱毒苗的方法”获得了国家专利。2011年3月,刘迪培育出的脱毒种苗在澄迈县桥头镇沙土村的示范基地内种下。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212部门、科研专家、农户都纷纷前往参观。
当时,刘迪已经怀孕近8个月,依然挺大肚子到地里查看。
“我不去不行。”刘迪回忆说,“当时想法很简单,我一定要去地里,要把扩繁的结果拿回来。”
C
脱毒种苗在海南推广
引领鲜食地瓜销售热
结果拿到了。刘迪研究出的新一代脱毒种苗与日本脱毒苗相比,具有以下几大特色:第一,海南苗每株可结4个薯,产量高于每株3个的日本苗;第二,海南苗25天便可结出小薯,且果实膨大时间要早于日本苗;第三,海南苗变异率低,在育苗阶段的活力要强于日本苗;第四,海南苗的成果果型细长美观,不逊于日本苗。
海南地瓜脱毒苗,由此逐步推广。
东方市大田镇老马村贫困户刘建锋,种下的海南地瓜脱毒苗长势正旺。他高兴说:“上半年我种的两亩地瓜收了1000多公斤,刨去800多元成本,赚了3000多元。”
据了解,近10年来省农科院组织科技力量率先在海南展开对地瓜病毒病害的研究,已成功在文昌、儋州、东方、乐东、海口、琼海、万宁、定安等地成功推广种植脱毒苗累计40万亩,增加农民收入16亿元。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有刘迪的付出,更让刘迪感到自豪。
澄迈县农业局副局长郑光伟,曾任桥头镇镇长,谈起刘迪,他印象深刻。“当时,在刘迪博士和其他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帮助下,2年时间便研制出新种苗。”郑光伟说,“新种苗的产量、精品果都提高了30%,当时1株苗卖1块钱。目前整个镇种植地瓜的规模已有2万多亩了,当地百姓更是以桥头地瓜产业脱贫致富,盖起了‘地瓜楼’。”
曾经象征贫瘠的沙土,如今结出了致富的果实。
如今,海南已经引领国内高端鲜食地瓜的销售热。刘迪知道,地瓜的巨大潜力市场已打开,“海南高品质沙土地瓜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瓜了。”
D
育优质品种助农民脱贫
让市场爱上海南地瓜
今年,刘迪有两件特别开心的事情。一是,今年8月,省委书记刘赐贵到澄迈县沙土村召开了“地瓜座谈会”,并指出:海南要大力推广高品质沙土地瓜,要尽快调整全省60多万亩地瓜的品种结构,让高品质地瓜成为海南农民脱贫致富的一张“王牌”。
当时刘迪就在现场。至今回想起来,刘迪都觉得开心,“这让我看到了高品质地瓜在海南巨大的需求。”
第二件高兴的事情是,在澄迈县1212的支持下,桥头镇将建立一个占地20亩的地瓜种苗繁育一级棚。
刘迪说:“这意味着我们以后的种苗培育有了更好的基地,可以更好地筛选优质地瓜品种,做种苗培育、脱毒试验。”
如今,刘迪已经做好了打算,她计划将全世界记录在案的1000多个地瓜种质资源,在海南一一试种,然后选出最优质、最适合海南地情的地瓜品种。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刘迪说:“我们要先筛选,然后在筛选的基础上,进行杂交培育,不断改良,争取做出最优质、最适合海南的地瓜新种。”
在刘迪的计划中,所谓最优质的地瓜新种,就是最适合市场的地瓜品种。
刘迪的谋划是:“要让市场爱上我们海南的地瓜,要让地瓜背后的经济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更多地瓜种植户走上致富路。”
18日,在沙土村碰到刘迪,谢甲敬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着急地问:“刘博士,你的新苗什么时候能给我们种啊?”
“明年一定行。”刘迪自信地说。
“我等你的苗。”谢甲敬打心底相信眼前这位认识近9年的博士,“她是真的爱着这片地瓜苗,爱着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