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们愿意,不光让你们‘寻宝’,还要带你们一起去‘种宝’。”这是海东市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上法台村龙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梁龙贤在带领村民们去山里“寻宝”(挖当归)时,给大家说的话。
正值当归收获季节。近日,平安区龙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雇佣当地贫困户,到上法台当归药材种植基地去挖当归。大山里,上法台村100多名贫困户排成一条“长龙”,抡起锄头在挖当归,大家你说我笑、你挖我收,忙得不亦乐乎,场面颇为壮观。
“我今年种了0.2公顷多的当归,今年当归价格,我算了算,光种当归这一项,我就能增收近2万块,有了好政策,还有致富领头人,我们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贫困户祁多成因为今年收入增加,黑黝黝的脸上露出憨憨的笑容,他一边挖当归,一边笑着说道。
祁多成是上法台村的一名贫困党员,由于年龄偏大、没有专业技能,外出打工受限,全家经济收入仅靠儿子在外打工维持。2017年,平安区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十大重点工程,产业扶贫成为重中之重,而祁多成所在的上法台村成为全区药材种植辐射中心,带动附近周边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
“现在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学到了种植药材的技术。说实话,这一次我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高兴的祁多成还有好多话想说。
上法台村位于平安区石灰窑回族乡,地理位置偏僻,属脑山地区,也是平安区重点贫困村。村里贫困户共78户27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68户253人,低保户7户12人,低保贫困户3户7人。
今年,石灰窑乡根据上法台村的地理条件,深挖土地资源,瞅准法台沟地域、气候优势,鼓励和支持龙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寻找到适合高原冷凉气候的经济作物大黄和当归,带动63户85名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打造千亩药材基地,共种植当归17多公顷,大黄53多公顷。
目前,当归喜获丰收,17公顷当归已开挖收获,通过称量测算,单产平均在800公斤,最高可达1000公斤。按市场收购价每公斤12元计算,预计总收入可达249万元,除去3500元的成本投入,单产利润可达6000元至8500元,比洋芋、油菜等普通种植作物效益明显增加,药材种植已成为上法台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型产业。
“今年,我家种了0.5公顷当归,算下来也有7万块钱了,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不少,这两年我已经学会了当归种植技术,明年我还想多种一些,不能出去打工,就在自己的地盘上想办法。”村民李克庆说。
2015年以来,上法台村龙贤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响应政府号召、抢抓机遇,参与精准扶贫,带领当地群众大面积种植大黄、当归等中药材,吸收11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长期雇佣贫困户劳动力31人,依靠当地土地资源优势,指导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增加农户收入。
“学习落实十九大精神,带领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对于我们上法台的村民来说,就是要通过培育和发展中药材种植这个特色产业来增加农户收入,这是我们贫困村客观的、现实的选择。因为贫困户自身条件差、能力弱、缺乏信心,我们积极发挥了‘能人’作用,集合各方优势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带动全村群众整体脱贫,实现产业扶贫以‘点’带‘面’。”上法台村第一书记周文忠说道。
为了让村民们打消顾虑,解决单打独斗、技术资金不足等问题,乡政府通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药材种植的好处,让大家转变种植观念,依托平安龙贤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走“新型主体带动发展”之路。发展种植中药材已经成为上法台村村民的一项重要产业。
通过流转贫困户的土地,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17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3.33公顷。自合作社成立以来,优先吸纳当地贫困户就业,每年解决当地群众就业120多人。同时,培训药材种植技术400多人次,为今后中药材大面积种植准备了后备力量。
“从今年的收成来看,农户普遍增收,群众积极性很高,销路也没问题。目前,已有省内和甘肃、宁夏等省外药材商与合作社联系,有意收购当归,估计明年种植面积可能还会增加。”合作社负责人梁龙贤对种植药材充满了希望。
药材种植项目的实施,大力推动了上法台村的特色产业发展,成为平安区第一个药材种植基地,增强了贫困户自我“造血”功能,成为贫困户精准脱贫的路子。
“老梁,明年种植面积加大了,我也要种,你们‘种宝’,也算我一个,你看行不行?”看到他人都赚钱了,在种植基地上务工的其他农户都争相询问合作社负责人梁龙贤,老梁笑着说:“好,明年我们一起来‘种宝’,脱贫致富的路上不能落下村里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