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刚刚下过的一场雪给山顶、屋顶都盖上了一层薄薄的棉被,当到处都是一幅枯黄的景象时,耀州区瑶曲镇闫曲河村“梦中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大棚蔬菜基地里却是生机盎然。
大棚里,绿油发亮的大白菜、小青菜,青翠欲滴的芹菜,让人产生了还在夏季的错觉。崔普选正和村民们忙着拔掉干枯的西红柿藤蔓,准备种上蒜苗和青菜。再过一个月,这些纯天然、无公害蔬菜就会在临近的下石节、陈家山等矿区,以及王益区、印台区、新区的市场上和大家见面。
“我2005年就想种大棚菜,去年才梦想成真,还带领和我一样的15户贫困户入股种了11棚。这都多亏了国家的好政策和帮扶干部们实打实的帮扶啊,能过上现在的日子我真是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右腿残疾、穷了大半辈子的汉子,终于在59岁时圆了自己的“大棚梦”,还带领村里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为了耀州北部山区响当当的致富名人。
幼时,崔普选因一场医疗事故,右脚落下了终生残疾,过去,他和体弱多病的老母亲依靠种植10余亩玉米和核桃为生。由于他是一个残疾人,又没有一技之长,村里有时招工,人家宁愿用女工也不愿意要他,全家人的生活都寄托在那些庄稼上。
2005年,崔普选在卖玉米时,认识了专门从事大棚蔬菜材料推广的周赤平,常年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周赤平看到老崔的日子这么难,心生拉他一把的想法。凭借多年从事种植大棚蔬菜积累的经验,他认为崔普选家的土地在光照,水源等方面都非常适合发展大棚蔬菜,便向崔普选提出了发展大棚蔬菜的建议,但当时的崔普选因为家庭负担实在太重,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因此让这个梦沉睡了10年。
2015年,崔普选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各级领导干部都非常关心他的生产生活,为他的脱贫出谋划策、费心费力,这让崔普选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他觉得不能再这么意志消沉了,沉睡10年的致富梦该用自己的汗水将它浇醒了。
搞大棚蔬菜,资金问题摆在了老崔面前。为了寻得帮助,他把发展大鹏蔬菜的想法告诉了闫曲河村“第一书记”贺建德,贺建德在分析了发展蔬菜大棚的利弊后,鼓励崔普选说:“你腿脚不好不要怕,你跑不了的事情我来跑,你遇到啥困难我来解决,只要你坚定信心把大棚做好就行了。”
终于,在村镇领导干部以及亲戚朋友的帮助下,2016年12月,占地3000㎡的6个蔬菜大棚拨地而起。在自己不分昼夜的侍弄,技术专家的指导和镇村领导时常的走访看望下,2017年5月,崔普选大棚里种植的蔬菜全部上市,并且销量很好,根本不愁卖,老崔初尝了劳动致富的甜头。
驻村干部及镇上领导帮着他跑资金、跑项目;耀州区劳模协会第四小分队深入村里,就产业扶持与他交流,还筹集了5万余元的资金准备帮助他扩大规模;区残联拿出了3万元帮他发展产业;镇村干部和区上领导有空了就去老崔那里,还为他积极落实产业扶贫资金15万元。老崔看到这么多人鼓励他,帮助他,一咬牙,在2017年6月份又建成了11个蔬菜大棚,还成立了“梦中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崔普选的17个大棚里,种植着黄瓜、西红柿、辣椒、大白菜等多种蔬菜,他按照技术人员培训的培育管护技术精心管理。努力和坚持总是有回报的,崔普选的菜不仅销往了下石节、陈家山、崔家沟这些临近的矿区,就连新区和印台区的市场上也有了“梦中梦”的蔬菜,而且,尽管老崔的蔬菜比其他地方的发价要贵5毛到一块钱左右,但依然有蔬菜批发商上门来发菜,因为消费者认准了“梦中梦”。
崔普选的致富路越走越顺,越走越宽,可是他还记挂着村里其他贫困户。“梦中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成立,崔普选就吸纳了本村和贾曲河村、桑木渠村等临近村的30余户贫困户来大棚基地打工,不仅每个人每月能有1200元—3000元的打工收入,而且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每年可分红利800元。最关键的是,崔普选的精神也影响了其他贫困户,很多贫困户来这里打工,不仅是为了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将来也发展自己的蔬菜大棚。52岁的贫困户朱秋霞在合作社刚成立的时候就来这里打工了。她说:“在这儿打工活不累,每月还有1200元的收入,离家也近,方便照顾家里,我还期望着能学些技术,将来有个自己的蔬菜大棚,老崔身体有残疾都能脱贫致富,我们正常人更应该好好干。”
如今的崔普选不仅成了全村人学习的榜样,也成了镇上树立的脱贫致富典型。2017年7月13日,瑶曲镇在“梦中梦”合作社大棚基地召开了全镇的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邀请了各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以及贫困户代表等近100余人来崔普选这里参观学习,不仅是学技术,更是学习崔普选人残志坚、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精神。2017年10月20日,崔普选的“梦中梦”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还被省人社厅认定为省级就业扶贫基地,崔普选本人也被耀州区推荐参加“全市就业创业助力扶贫十大明星评选活动”,现在的老崔在闫曲河村乃至整个瑶曲镇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回想起自己创业时的艰辛,崔普选说:“既然已经迈出了这一步,无论如何也得走稳走好,我不能也不想等、靠、要,我想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下一步,我们合作社还要继续扩大蔬菜基地规模,再建20—30个大棚,争取让村里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自己的蔬菜大棚,我也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掌握的技术传授给大家,带动更多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参与到‘梦中梦’来,让每个人都能过上梦中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