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山东聊城市阳谷县定水镇东崔村,道路两旁映入眼帘的是12座现代化蔬菜大棚,大棚里郁郁葱葱,生机勃勃,一架架顶花带刺的黄瓜长势喜人。这12座标准化大棚不仅是引领东崔村群众致富的龙头,还是定水镇推广建设的扶贫基地之一。
定水镇针对集体经济“空壳村”较多、贫困村脱贫乏力的难题,统筹安排、统一规划,在交通方便、灌溉便利的东崔村建设了一处冬暖式蔬菜大棚扶贫基地,将大棚收益的一部分作为贫困村的集体收入,一部分给贫困户分红。“该基地争取上级扶贫资金150万元,占地50亩,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12座,以资产收益的形式对外租赁,每年大棚租赁效益15万元,直接受益贫困户150余户。”该镇扶贫办主任孙婷婷介绍,每个大棚还将雇用至少一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经免费技术培训后到大棚务工,人均月工资在1200元以上,这12个蔬菜大棚可安置20多名贫困人员就业。
“大棚建设标准高,基础设施好。如果是自建5亩大棚,少说也得投资五六万元。”东崔村村民王金峰承包了5亩大棚,“待这季西红柿、黄瓜明年1月份下架后,每个大棚还可以接着种一季香瓜。”据了解,东崔村的这些蔬菜大棚采取“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模式建设,对大棚统一管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并在信息、资金、培训等方面给予贫困户扶持,增强贫困户自身“造血”能力,使其成为“发展高效农业、实现精准扶贫、增加集体收入”的样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