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长时间连续阴雨中难得一日天气放晴,在藤县、苍梧、岑溪等地守候数日的“稻客”和本地农机手开始忙碌起来,纷纷下田为农户抢收晚稻。
“我们使用的是履带收割机,一天作业面积可达到40多亩,性价比高,在这里有不少‘回头客’。”今年40多岁的杨保红和妻子来自河南驻马店,这是他们第二年来梧州收割水稻。和杨保红夫妇一起还有十位河南农机手,在梧州收割水稻已有半个月多,但由于近期我市降雨频繁,他们在藤县同心镇的作业计划已被迫暂停了近一周。这几日天气稍有好转,当地农户陆续联系他们测量土地、预约收割。
每到水稻收获时节,不少外地收割机到我市各地开展机收服务。市农机部门粗略统计,今年外来收割机达到400多台,龙圩、万秀、蒙山等地的数万亩水稻本月初就已基本完成机收。如果近日天气合适,全市水稻收割即好全部结束。
在为农户节省人力提高秋收效率的同时,跨区作业农机手也获得良好收益。杨保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和妻子每天作业40亩,毛收入在3000元左右。
我市水稻播种面积为90多万亩,夏、秋两季收获是农机手一展身手的机会。今年初,藤县同心镇青年李云龙贷款购买了两台国产联合收割机,除了招揽本地“熟客”生意外,他还雇了一名助手到广东作业。“尽管在外地作业各项开支不小,但业务量跟得上,两个多月时间净赚了一万多元。”李云龙说。他认为,随着外地农机跨区作业涌入本地,水稻机收价格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据预测,今年全市保有各类农业机械30余万台,其中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接近七成,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增长。”市农机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市大部分地区属于丘陵地形,小块田多,中小型农机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农业和农机部门介绍,我市将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农机合作社发展,探索完善订单作业、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模式,同时鼓励本地农机具更多参与跨区作业,提高其使用率,同时增加机主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