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营仔镇下洋村海水稻种植基地,沉甸甸的海水稻挂满枝头,放眼望去,上千亩的金黄稻浪迎风摇曳,空气中散发出稻谷的飘香。“开割!”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令下,4台大型收割机来回穿梭,几十个村民挥舞着镰刀,将今年湛江海水稻收割工作推向了高潮。
“这是海水稻的新品种,我还没有想好起什么名字呢!”手捧一缕呈红褐色的稻穗,陈日胜蹲在稻田边打量着自己的育种成果笑着说。
1986年,农业“土专家”陈日胜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偶然发现了一株长在海水里、与芦苇长相相似的水稻,于是陈日胜开始对这种水稻进行采集、试种、筛选与研究,并将其命名为“海水稻”,其特点是耐盐碱、耐涝,抗病虫害,无需施用化肥和农药,富含膳食纤维,营养价值高。30多年来,陈日胜不断用行动去实现一个种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在全世界的盐碱地上种植水稻。
经过31年的奋斗,最初的522粒稻种发展成数千亩的田野,陈日胜也终于选育出了“海稻86”等系列品种。如今仅在湛江地区种植的海水稻,面积就已扩大到2600亩左右,其中遂溪县虎头坡有300多亩,雷州市1000多亩,廉江市(湛江县级市)1300多亩。
目前位于遂溪基地的700多亩海水稻已完成收割,收割后的秸秆打碎还田。陈日胜告诉记者,今年湛江的海水稻收成80多吨。12月上旬,他又将在此抛种,进行海水稻扩繁、加代,培育出的种子将作为“革命火种”,用于在东北三省、内蒙古、山东等国内10多个基地扩大种植,让当地盐碱地也能稻花飘香。
北方盐碱地面积广袤,海水稻种植前景一片光明。就在收割当天,陈日胜就接到不少来自东北、山东和内蒙古的电话,内容就只有一个:邀请他北上指导规划盐碱地种植海水稻。而在接受记者采访后的第二天,陈日胜就飞往内蒙古,为当地一个海水稻种植基地出谋划策。
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让陈日胜推广海水稻的动力更足也更有底气。他说,中国现存在滩涂和盐碱地的总面积达15亿亩之多,适宜海水稻生长的区域约有2亿亩。如果海水稻实验全面成功,我国每年将多收获粮食数百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