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里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自古茶树多生长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南方,不宜在干旱少雨的北方种植,此前西方科学家也曾提出“北纬30度以北的地区不能种茶”的说法。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山东开始南茶北移实验并取得成功,成为我国最北的茶区。而今天,有人要将茶树从山东继续往北移。
“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一个人都能喝到自己家乡盛产的茶叶,而光伏大棚能够很好的解决茶树生长的温度、湿度等问题,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统一管理、采摘,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是资源与技术的结合。”青岛北茶老徐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召学通过不断地尝试,最终成功将茶树种植到了天津、银川、长春、内蒙古等地区,让这“南方嘉木”终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
结缘昌盛在光伏大棚里开始北茶梦
“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茶叶种植,毕业后在一家茶业公司工作。”徐召学说,他对茶有着特殊的感情,初学茶感觉很简单,越学越不懂,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地吸引着徐召学不断地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据公司高级茶艺师杨东青介绍,徐召学在大连参加茶叶博览会时,偶然机会喝到一种茶,令他至今难忘,经过四处寻找,最终发现此茶为大连本地生产,这让他眼前一亮,萌发了“南茶北移”的想法。
“如果能够解决温度问题,是不是就可以将南方的茶叶引种到北方来呢?”徐召学虽有种植北茶的想法,但是场地、资金和销售渠道成为了他梦想实现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次偶然的机会,昌盛日电邀请徐召学去指导工作,他发现昌盛日电的青岛农业创客空间愿意为中小企业和为有梦想的创业者提供服务平台,于是就带着自己的梦想和企业来到这里,开始孵化“北茶梦”。
“在光伏大棚中种茶叶,通过光伏农业的设施,能够控制部分光线,模拟出适合茶叶生长的环境,保证其所需要的温度、湿度,还能减少病虫害,降低人工成本。”据徐召学介绍,表面的光伏板用来吸收太阳能发电,并为茶树挡住阳光的直射,而薄膜能起到透光作用,通过用光伏大棚种植茶叶的方法,让更多的北方人喝上“家乡茶”。
5000亩茶园遍布天津、内蒙古等14个地区
刚开始种植光伏茶时,徐召学遇到不少困难,毕竟这是一项开拓性工作,没有可借鉴的模式和技术,只能摸索前行。徐召学请了很多专家进行指导,却屡遭否定。
“专家说这些茶树是不可能存活的,即便存活,种植的茶叶也不能喝,他们认为南茶北移违背了自然规律,不可能成功。”专家的质疑给徐召学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徐召学坦言,压力很大,自己是要对投资人负责。即便能够提供茶树适合的环境,在温度上也无法和南方相比,能否种植成功,能否收回成本,能否促成盈利,这一系列的问题考验着徐召学的恒心和专业程度。
后来,徐召学跟他的团队还是决定试一试,2011年,将茶树种植到光伏大棚里,“在即墨还是很成功的,第一批龙井茶叶到了产茶期,不仅口感好,经过权威机构检验,茶多酚含量很高。”徐召学自信地告诉记者,为了验证光伏大棚种植出的茶更好,他带着光伏茶参加了全国名优茶评比,并获得特等奖。
精心移来南国嘉木,全力育成北方名茶,依靠不屈不挠、屡败屡战的精神,徐召学让这“南方嘉木”终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光伏大棚为茶叶的种植提供了一个适合的生长环境,昌盛日电的光伏农业园区模式帮助我实现了北茶梦,目前,我们已建茶园5000余亩,并将茶叶种植到了天津、银川、内蒙古等地区。”徐召学介绍说。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是挑战也是机遇
“顺境出产量,逆境出品质。”徐召学说,越往北,茶期越长,质量越高,口感越好。
他相信环境越艰苦,种植出的茶叶口感越好。正是这份自信,通过不断尝试,把茶树种到北纬35°—45°的高纬度地区。
“中国人都有很浓厚的故土情结,就是不管走到哪都喜欢吃自己家乡的东西,不止即墨,我还要让全国各个省市的人都能够喝到自己家乡的茶叶,那是一种别样的味道。”他设想过将全国多个省份的茶叶组合到一起,生产一个“大团圆”的茶品,让更多的人能够品到全国各地的茶,虽然还没有实现,但是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目前,北茶老徐在即墨的种植规模已达360余亩,在徐召学看来,光伏茶前景广阔,品质更好。种植环境的变化也带来管理技术的改变,大棚里面茶树生长旺盛、整齐,使得机械化采茶成为可能。
徐召学介绍,未来公司将以山东为起点,往北往西发展,并继续发展光伏大棚种植模式,把茶树种到北纬35°--45°的地域,打造当地农产品特色。“我要将茶叶种植到北方的每一个省市,把北茶做大做强。”他说,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是挑战也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