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在南方吃上新鲜的哈密瓜,这在以往是一件奢望的事——此时并非新疆哈密瓜上市时间。如今,华南地区已种植了2万公顷哈密瓜类型厚皮甜瓜,想吃就吃成了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这变化的背后,是厚皮甜瓜一次又一次超越的创新历程——品种突破、技术变革、推广超越,最终成就了这种华南地区哈密瓜类型厚皮甜瓜——南方哈密瓜,并从零开始打造了具有广西特色的哈密瓜类型厚皮甜瓜产业。
在这个产业中,广西农业专家自主选育的3个哈密瓜类型厚皮甜瓜,综合性状达到甚至超越新疆哈密瓜主栽品种。这一句话,将写进中国的甜瓜史。
困境:哈密瓜就是走不出新疆
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2017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作为厚皮甜瓜,新疆哈密瓜以其独特的外观、口感、风味,一直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成为世界闻名的“瓜王”。
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外市场销售的哈密瓜,几乎都来自新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13亿人对这类高档瓜果需求量不断增加,可每年只能从新疆调配成了产业发展的瓶颈。远距离运输,损耗大,运输费用高,产品质量也受到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依靠一个产地的产品来调配全国市场,在供应时间和供应数量上显然都很难满足。
这种情况一直没能改变——自古以来,哈密瓜类型的厚皮甜瓜只适宜在新疆生产栽培,离开新疆这种特殊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哈密瓜生产就出现很多问题,难以取得成功。
让新疆哈密瓜走出新疆,一直是广大农业专家的心愿。著名甜瓜育种家吴明珠院士就提出,要开展南移生产栽培的研究工作,把哈密瓜类型厚皮甜瓜引出疆外,走出西北地区,最好能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栽培,以填补我国每年10月至来年4月的市场空缺,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从1996年开始,广西、广东和海南先后从新疆引进“伽师瓜”“金蜜6号”“金龙”“金凤凰”等表现突出的代表性品种。由于南北生态环境及气候条件差异太大,这些品种普遍出现病害严重、早衰死藤等情况,产量尤其是品质根本无法保证,果实基本失去商品价值。就这样,多年的探索一直没有成功。
探索的过程中,有挫折也有收获。业内专家明确了哈密瓜南移生产难取得成功的两个主要原因:品种不适应南方的环境条件,缺乏适合华南的配套栽培技术。
新一轮的探索,又开始了。
突破:新品种超越新疆哈密瓜
经济作物要优化品种品质和区域布局。——2017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
既然直接从新疆引进种植不行,那么,就采取“曲径通幽”的办法吧。
在新一轮的探索中,广西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李文信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认为,品种的问题要通过杂交筛选的办法来解决。
1994年,李文信带领的科研人员从全世界的范围来“选美”,选定三种甜瓜育种资源材料:抗病及抗逆性强、生长健旺的欧美生态型洋甜瓜,抗热及耐湿性强、含糖量高、口感风味佳的泰国热带地区甜瓜,外形、口感、风味俱佳的新疆哈密瓜。
这三个“优秀选手”经过杂交、构建中间育种材料、进行稳定性自交筛选等环节,经过6~7年12~14代分离、自交系统筛选,最终选育出了14个优良的自交系(杂交亲本)。
2000年,这14个自交系杂交组配成136个杂交组合,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育种基地进行高温、高湿度、高密度、重茬地的逆环境条件栽培测试。最终,决选出3个综合性状优良组合,代号分别为Y52、K8、K11。
从2002年起,这三个组合(品种)连续两年在南宁、北海进行不同区域品种比较试验,综合产量分别为2537.5公斤、2565.0公斤和2802.7公斤,比新疆哈密瓜主栽品种“金凤凰”分别提高20.1%、18.1%和25.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病及抗衰能力也明显优于“金凤凰”。随后,三个组合在南宁、北海、百色、桂林和广东湛江等地进行大面积中试,表现一如既往的出色,进一步验证了这三个组合的优秀。
时隔几年,这三个组合有了正式名字——“好运52”“好运8号”“好运11号”。2005年、2007年和2011年,它们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向全国推广。业界认为,这三个品种综合性状达到甚至超过新疆本土生产的哈密瓜水平,适合在广西及华南热区生产栽培,从而解决了哈密瓜南移生产最根本的品种难题。
变革:配套技术让甜瓜更香甜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共十九大报告
品种选育是个大难题,配套的栽培技术也是个难啃的“硬骨头”。
密瓜类型的厚皮甜瓜对生产环境的要求十分严格,在干旱及半干旱的西北地区,由于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空气相对湿度少,露地栽培或大棚设施栽培都能获得成功,产量和品质都有保证。可在广西、广东等华南地区,由于高温、光照少、雨量多、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露地栽培很难获得成功。
露地栽培的路走不通,大棚栽培成了科研人员的突破口。2007~2008年,科研人员在武鸣华侨农场武帽分场进行不同造型及不同建造规格大棚栽培综合效果研究与试验,结果表明以1个单元的单栋大棚栽培效果最好,这种方法也因此被确认为广西乃至华南地区哈密瓜类型厚皮甜瓜最佳大棚栽培设计设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大棚栽培可行,但土壤栽培还存在连作障碍——枯萎病和根结线虫危害严重、果实水分较重、口感欠佳,科研人员决定采用基质栽培的办法,有效缓解或避过这些问题。试验结果表明,以40%甘蔗渣(或木薯皮、碎树皮)、30%木糠和净土、10%煤渣、19.5%腐熟禽粪、0.5%磷肥混配成混合物,然后按每1立方米混合物添加0.5公斤三元复合肥配制成的栽培配方基质效果最好,目前已成为广西大棚甜瓜栽培全面应用推广的基质配方。
此外,科研人员发现,以667平方米种植900~1300株植株各种性状最优,而以667平方米种植1000~1200株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生产经济效益最好;以“微喷灌+小拱膜覆盖”滴灌方式效果最好;采用单株单蔓留一果,坐果节位控制在11~16节能获得好产量……通过这一系列的关键技术集成创新研究,科研人员筛选出了适合广西及华南地区生产所需的最佳配套栽培技术方案,解决了哈密瓜南移生产的第二大关键难题。
超越:华南地区种植2万公顷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共十九大报告
有了品种和配套技术作支撑,华南地区的哈密瓜类型厚皮甜瓜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3年以前,广西厚皮甜瓜年生产面积不足13.3公顷;2003年以后,生产面积逐渐增加;2007年以后,全区厚皮甜瓜年均种植面积达1600公顷以上,其中“好运52”“好运8号”“好运11号”三个品种年均种植面积达到1200公顷以上。
与此同时,这三个品种在海南、云南、广东等省的应用推广面积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四省区推广面积达到了2万多公顷,累计总产量74.368万吨,总产值45.939亿元,纯经济效益31.346亿元,新增产值11.197亿元,是广西、海南、云南、广东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
大面积推广的效果如何?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李文信说,经过在广西等华南地区大面积生产试验及示范,这三个品种综合平均667平方米产量达到了2552.6公斤,比新疆哈密瓜主栽品种“金凤凰”增产21.2%,比“金凤凰”667平方米新增产值3732.0元;可溶性固形物综合平均含量16.1%,比“金凤凰”提高23.7%;果肉平均厚度达3.5厘米以上,在常温下可贮存10~15天,果肉松脆,口感风味好……
正因为一系列的突破,目前中国全年均有哈密瓜供应市场及出口越南,满足了我国市场哈密瓜空缺季节的市场需求。李文信说:“现在大家都在说科技创新,用15万元的一个科研项目,推动发展了一个种植2万公顷的厚皮甜瓜产业,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科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