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频现滞销,如何利用互联网走出“卖难”困局
滞销病反反复复,看互联网如何为农产品上行对症下药
10月份以来,突如其来的滞销风暴,让广西桂林的柿子只能烂在地里。
“往年需求量都很大, 今年却非常惨淡。”桂林市平乐县二塘镇的村民吴某称,受阴雨天气、劳动力紧缺、加工能力不足等影响,部分柿子仍在树上没有采摘。品相好的柿子,每斤收购价低至六七毛钱仍然没有客商前来采购。
平乐县宏森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荣明说,仅他们合作社的成员就种有2万亩柿子急需采摘。曾有老板跟他订购每天0.5万公斤柿饼,但他因为人手不够生产不出来,没敢接单。同城收购商高老板说他每年要销售500万公斤脆柿,但今年由于柿子品质及农药残留等原因,销售情况不佳,以致还亏了26万元。
滞销的,不仅仅是柿子。长期以来,“滞销”、“卖难”、“烂市”、“果农欲哭无泪”等字样不时见诸报端。
海南陵水上百吨圣女果卖不出去;
河南荥阳近千亩大葱滞销免费送;
内蒙商都千亩白菜烂在地里无人采购;
陕西洛南核桃上市延后,无人采购农民损失惨重……
一、纷繁的舆论场中人们不禁要问,农产品滞销问题原因何在?
农产品滞销的原因是多元的,包括:产业布局规划没做好,农产品季节性集中上市;果蔬品种的单一,很难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的需求;流通环节不畅,仓储、加工及冷链物流能力不足;农产品收获前碰上极端天气等。
除了难以预测的天气因素影响外,造成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基本可以归结为供求信息的不对称。多数情况下,由于农民获取市场信息的通道闭塞或市场行情预判能力不高,他们容易受当前价格引导进行盲目种植或生产,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滞销现象。
二、那么这一问题到底该如何解决?
1、 利用互联网,精准对接销售渠道
大多数农民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较窄,销路不畅,这就需要利用互联网方式,精准对接商家,拓宽渠道的同时稳定价格。海南陵水果农苏亚学今年种植了10吨圣女果,但是由于农户销售渠道局限,销售价格很被动。
农业互联网企业社员网,多年来深耕农产品上行,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农产品上行服务,通过互联网手段,真正帮助农民解决卖难问题,滞销问题以及卖低价问题。
陵水政府与社员网展开合作后,社员网中农红军团队连夜跟进,进驻陵水,线下看货,掌握了产品品质情况,通过社员网农业大数据交易信息库进行供需匹配,在全国百家批发市场范围进行搜索,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到出价最高的客商,增收近1万元。
2、 拓宽思路创新销售方式
传统的销售模式已不能适应农业市场的发展,为了在农产品滞销时减小损失,可以将产品进行捆绑销售。内蒙古商都县小海子镇很多贫困户种植的白菜量小,销路不畅,更没有议价能力。社员网创新“拼单”模式,整合收集多家贫困户种植的大白菜,形成一定规模,保证产品质量,通过社员网平台数据分析和发布,最终对接到北京、河北、广州等一级批发市场。
3、 政府介入利用大数据平衡供需
农业生产者很难把握市场需求,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合理控制种植规模并预估产量和市场实际需求情况,建立价格引导机制,在商都县政府的支持下,社员网在商都农产品上行交易过程中不断积累了来自自己的销售交易数据,并最终形成具有商都属地化优势的农产品可视化大数据库。通过结合土壤信息、种植品种等多维护度农业相关数据,对当地农业发展起到指导、调控生产经营的作用,从而解决当地的因农产品品质不好而带来的滞销问题。
未来,随着农业大数据的不断完善,农产品滞销这一顽疾会得到根本解决。像社员网这样的农业互联网公司,一方面通过在全国各个县域进行的农产品上行业务产生的交易数据积累,逐步完善全国农产品交易大数据,为农产品交易价格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在实行农产品上行服务的同时为各县域提供品质农资服务,为县域发展带来生产种植解决方案,促进生产提升。积极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国的“三农”事业不断努力,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