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广东江门市鹤山红茶,许多鹤山人都会说起一句话:“茶是鹤山红,情是侨乡浓。”鹤山红茶源于宋代,历经七百余年发展,以其“条索紧密细长、色泽乌润、香气浓郁”的品质被广大客商带到世界各地,也成为各地侨胞思念家乡时常饮的“故乡茶”。近年来,为促进鹤山红茶发展,鹤山市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全市茶叶标准化生产,“鹤山红茶”品牌得以重塑。同时,鹤山市还探索推进“茶旅融合”发展,让鹤山红茶再次焕发出新生机。
咏春文化节带旺鹤山红茶
日前,鹤山市成功举办第二届咏春文化节,引来全国各地及海外游客,鹤山红茶也趁着这股东风“火”了一把。
“今天上午我们就卖出去了20多包鹤山红茶。”鹤山市第二届咏春文化节开幕当天,在大雁山风景区参加美食节展销的商家刘先生十分开心。
鹤山红茶作为鹤山知名特产,销售火爆,在鹤山经营茶叶生意多年的刘雄飞对此感触最深。他告诉我们,鹤山红茶在感官特征方面有别于其他地区出产的茶叶。“鹤山红茶条索紧密细长、色泽乌润、香气浓郁,冲泡后汤呈金黄色,入口爽滑,深受广大顾客喜爱。”刘雄飞说:“多年来,鹤山红茶的名声随着江门的侨胞们扩散到海外各地,产销两旺。不只是来鹤山游玩的游客,华侨、港澳同胞回乡探亲,临走时总是喜欢带点鹤山红茶回去,送给亲友,让远在他乡的游子喝上一杯‘故乡茶’。”
我们还了解到,当天,就在鹤山红茶火爆销售的同时,鹤山市另一处茶园也被大量游客“攻陷”。
“那天茶园来了很多外地人,来看我们采茶、制茶,有的游客还跟着我们一起学习采茶。”事后,鹤山市共和镇来苏茶园的茶农梁姨向我们回忆称,近一年多来,每逢过节,茶园都会迎来许多游客。“茶园里到处都是人,十分热闹。”梁姨说。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
鹤山红茶由来已久。据《鹤山县志》记载:“查鹤山茶叶之发源,历史悠久,远在宋元时代已现端倪。”到明代中期,鹤山茶叶生产已形成规模,至今则已超过700多年的历史。
进入21世纪,鹤山茶叶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据悉,鹤山红茶总生产面积已达5000亩,年总产值达1亿元。
鹤山市农业局办公室主任李琰表示,近年来,鹤山市一直致力于推进鹤山茶叶走品牌化发展道路,并着力重塑“鹤山红茶”品牌。“2013年,鹤山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制定了《鹤山红茶生产技术规程》,通过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大大提高了茶叶种植经济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李琰告诉我们,“经过标准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全年优势茶成品率可达到80%以上。”
我们了解到,2013年后,鹤山市还承办了鹤山红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通过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强化管理等有效措施,鹤山红茶标准化生产得到了普及。2015年,鹤山红茶参加农业部组织的第三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成为鹤山市第一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审核的农产品。
此后两年,鹤山市组织茶场茶农,从过去分散经营走向规模化经营,迅速扩大了产量,促成多家公司陆续投资开发鹤山红茶的种植和加工生产。鹤山市双合镇双石茶场拥有一片留传下来的老茶园,据现任场长邱建雄介绍,茶场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拥有2000多亩茶园。“我刚接手时,茶场只做散茶,卖给当地人,没有包装,也没作任何推广。”邱建雄说,近年来,他们只做包装茶、品牌茶,鹤山红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后,他将“鹤山红茶”四个字大大地印在包装上,自己的商标反而印在角落。
“茶旅融合”带旺人气
近年来,鹤山红茶在走品牌化发展路子的同时,还与旅游擦出了火花。如今提起鹤山红茶,很多游客都会想到双合镇“十里茶香”、马尔山古茶道、共和镇来苏茶园等。“茶旅融合”发展正成为鹤山红茶发扬光大的新路子。
近年来,鹤山市双合镇大力推广茶叶种植、采摘、加工、品茗等体验式活动,进一步扩大茶园规模,把该镇延绵数十里的茶园打造成为“十里茶香”茶文化旅游线路,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
如今,双合镇乡村游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为本地带来旺盛的人气,鹤山红茶也声名远播。另一方面,共和镇在“茶旅融合”发展方面也有了行动。今年11月20日,共和生态茶园养生基地项目启动仪式在共和来苏茶园盛大开幕。
“共和生态茶园养生基地有利于推广和打造共和茶文化产业,更将为鹤山市历史悠久的茶文化画上浓重的一笔。”共和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共和镇希望借助旅游发展,将该基地建设成为江门市近郊最为完善的集茶叶种植、茶文化交流、健康养生、休闲游乐、茶叶储藏等于一体的茶园文化基地。
与此同时,鹤山市委书记伍培进到鹤城镇马尔山调研鹤山红茶生产时也表示,希望进一步将鹤山红茶文化融入景区开发,走好“茶旅融合”的路子,为明年的“鹤山市红茶文化节”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