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已经进入尾声,相比渐渐转冷的天气,养殖行业却在悄悄回暖。今年中秋、“十一”双节期间养殖产品需求呈现“旺季不旺”的特征,市场一度对四季度养殖业的前景较为悲观,但在饲料成本大幅下降以及肉类供需状况大幅改善的情况下,四季度养殖行业或将迎来一个“暖冬”。
饲料成本大幅下跌
今年全球玉米、大豆获得丰产,全球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美豆期货价格近期一直在1000美分/蒲式耳徘徊,这一价格为近5年低点。尽管11月份农产品因为美国运输问题出现过短暂的反弹,但供给过剩的格局并未改变,预计未来数月全球农产品价格将持续保持在低位。
10月份为美国大豆的收获季节,大量低价新作物运输到国内的时点将集中在未来数月,必将对国内饲料生产成本形成影响,豆粕等饲料价格存在着一定的下跌空间。
截至11月21日,国内豆粕现货市场报价普遍在3400元/吨之上,甚至有的地区报价超过了4000元/吨,而期货市场主力合约价格还不到3000元/吨,这反映出市场投资者普遍对未来豆粕价格预期悲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期现价差也将逐步缩小。
除了豆粕之外,另一主要饲料玉米价格也持续低迷。由于市场供给充足,终端需求不足,玉米价格走势较弱。自9月份以来,国内玉米现货价格下跌幅度已经超过了10%。
根据中华粮网的预计,2014年全国玉米总产约4246亿斤,比上年小幅减产2.75%,但由于库存和进口数量较大,供需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今年秋收过后,农户为了处理方便,普遍采取紧急销售的方式,大量新作玉米的上市打压了价格。玉米价格下跌也将使得饲料成本显著下降,这可能会体现在未来两个月的饲料销售价格上。
生猪存栏显著下降
前三季度生猪市场较为动荡,特别是在9月和10月份猪肉价格并没有市场预期的那样走强,反而从9月3日开始出现了连续10周的价格下跌,这对市场养殖户的信心打击较大。
农业部公布的周度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全国猪肉市场价格为23.19元/公斤,虽然延续了之前的跌势,但仅较之前一周下降了0.01元/公斤,价格有企稳的趋势。进入下旬以后,各地区猪肉价格开始企稳并出现不同幅度的涨价。
记者了解到,猪肉价格止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存栏量的下降。8月份全国仔猪均价较去年同期下跌了15%,这意味着养殖业行业利润不佳,养殖企业补栏意愿较为低迷。
9月初北方曾出现了养殖疫病,这对养殖行业来说是雪上加霜,直接导致了一波大面积抛售,很多生猪在9月和10月份被集中提前出栏,集中上市导致了价格的低迷。数据显示,10月生猪出栏平均体重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7公斤。与此同时,10月生猪总存栏继续下降,中小猪存栏占比较9月份又下降了0.5个百分点,这反映了仔猪补栏在10月份持续低迷。
除了仔猪数据外,能繁育的母猪存栏量也有较大幅度的下滑。农业部数据显示,9月份能繁母猪存栏已经较历史高点下降了12%。10月份母猪淘汰环比大幅提升20%,这意味着10月能繁母猪存栏量将继续下降。
按照生猪养殖一般规律,仔猪需要4个月的育肥期,而能繁母猪数量的恢复也需要时间,因此可以推算出年末生猪供应将不会特别充裕,生猪供给过剩的状况得到大大改善。
期待年底备货行情
11月7日中国农历的“立冬”节气已经过去,全国各地气温明显下降,市场对于肉类需求将逐渐增加。与往年不同,今年禽流感等疫情状况并不严重,仅在9月份有小规模的暴发,两个月过去了,消费者也渐渐将其淡忘。
上周各地市场猪肉的消费开始增多,猪肉价格已经有所上涨,各地涨幅不同,大多在2%至3%之间。进入11月中下旬,年底备货行情已经拉开帷幕。目前,南方各地陆续进入腌制腊肉的季节,与此同时,各地屠宰企业也将陆续开始为年底备货,猪肉需求有望持续上升,年底备货行情值得期待。
去年年底猪肉下跌的情形今年难以再现,原因在于去年全国餐饮厉行节约的风气伊始,市场反应较慢,供给量远远超出需求量,导致了第一次春节期间猪肉价格的下跌。在经历了近一年的去产能之后,今年供给状况已经出现了合理的平衡,虽然价格能上涨多少市场仍有争议,但市场人士普遍预计养殖行业今年一定会过一个较为“温暖”的冬天。
而包括养殖户在内的业内人士最为关注的是,今年养殖行业在利润恢复后会不会报复性地反弹。
我国养殖行业集中度在逐渐增加,市场价格风险抵御能力较差的小型养殖企业纷纷倒闭,而大型的养殖集团正在兴起。产能增长速度也不容小视。中粮、华西希望、温氏、雏鹰、正邦、正大等几大养殖集团均在吉林大规模投资建设生猪养殖基地。预计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吉林省生猪出栏能力将翻一倍达到3000万头。但在年末养殖行业利润改善后,这些项目的建设将大大加速,明年的生猪养殖业利润仍不宜过分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