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虽然还身处“象牙塔”,却已有不凡的经历:从初中开始“半工半读”,大学三年级,已创立两家公司;负责的“川内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探索与开发”创业项目获得多个奖项。
他是徐桂林,一个有着远大理想的大学生创业者——
立志学农,只为改变乡村面貌
“成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桂林,20岁出头,是内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他稚气未脱的脸庞看起来有些青涩,可说话的语气却显得很老成。
大三,于多数学生来说,对自己未来还很迷茫,徐桂林却已经创立了两家公司,一家中药材种植公司、一家水产公司,实现了一年十几万元的销售额。
徐桂林出生在达州宣汉的一个农民家庭,家境不太好,他十余岁就成为了家里干农活的主力。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徐桂林对农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徐桂林第一件事就是往庄稼地里跑,看看各种农作物的长势。
徐桂林这样的表现,没少让家里人担心:“希望你有朝一日能跳出龙门,找个好工作,怎么反倒对农活这么来劲?”
徐桂林却不这么看:农业是国家根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他相信,即便从事农业生产,自己也会有所成就。
初二那年,徐桂林的家乡遭遇旱灾,乡亲们浇灌抗旱二十多天却无济于事,这也成为他渴望在农业上干出一番成绩的重要原因。
初中毕业,徐桂林选择了就读职高的农学专业,这让周围人大跌眼镜,尤其是奶奶,气得好几天没搭理他。徐桂林要在自家的地里做试验,奶奶不高兴:“要地没有,自己去想办法。”徐桂林只能选点边角地做试验,再不然找点撂荒的地。
有了地,种点什么呢?传统的粮食作物不足以致富,他想到了种植中药材。
高二那年,他到一家农业公司学习考察。经过研究,他在自己的试验地里种了一些玄参。初种时,产量并不理想。为了改良土壤,他到养殖场找来羊粪埋进地里。辛勤管护下,一株玄参的重量就达到了1.5公斤。
徐桂林的研究成果,让周围6户农户心动了,在徐桂林的指导下,他们一起种植了近10亩玄参。徐桂林利用休息时间,到田间挨家挨户地指导。到了采挖期,他一边下地指导农户采挖、加工,一边联系销售渠道。
奔波了十余天,徐桂林终于联系到一家制药厂收购他们的药材。当年,徐桂林等人种植的玄参,平均亩产1250公斤,每亩实现纯利润1600元。
小试牛刀就取得了成功,这超乎了徐桂林的想象:“如果中药种植+农作物套种的模式得到推广,农民的收入将大幅提升……”徐桂林抑制不住喜悦,帮助乡亲们增产增收,也是他创业的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