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甘肃省东南部的陇西,因干燥的气候环境为中药材的种植、储藏运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被誉为“千年药乡,天下药仓”。近年来经过发展,已建设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20万亩,中药材产业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和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1月10日上午,陇西县首阳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里装载中药材的车辆有序行驶着,交易大厅里弥漫着阵阵药味,一袋袋中药材整齐地摆放着。
来自渭源县的几位种植户正在将自家的黄芪卸车交易。“今年37元每公斤,价格还算稳定。已经卖了一万多元!”一位姓杨的农户说。据他介绍,当日是市场交易日,加之首阳市场今年商户多,整个交易中心人满为患。
该交易中心是一个大宗中药材交易市场。黄芪、当归、党参、板蓝根、柴胡、大黄、丹参、防风是主要的交易药材。销路包括新疆、内蒙古、安徽、云南等地,甚至销往国外。其中,黄芪交易量占全国黄芪交易量的80%以上。
离首阳镇不远的一处二层小楼内,悬挂着各种牌匾,办公桌上放着一摞摞中药材信息报表,一切井井有条。这里是陇西县朝阳中药材农民合作社驻地。
朝阳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陇西县唯一一家大型专业联合社,拥有“首阳山”注册商标,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等,目前包含46家中药材农民合作社成员。合作社宗旨是“手拉手心连心抱团发展,整资源创平台打造品牌”,主要做中药材的加工、销售,探索出了“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朝阳合作社产品展厅里,切片的党参、黄芪产品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在柜台里面。在每一个产品外包装盒上除了产品名称、电话、网址以及用途等一些基本信息外,还贴着一个单独的小标签。小标签上醒目地写有“全程追溯,安全放心”,还有一个微信二维码。扫二维码后,就出现种植农户、出场地、出厂日期以及品种等级等详细信息。
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
“这些都是我们社自己申请后,受相关部门监督的合格农产品。”该社理事长兰祥祥说,社里专门向国家相关部门申请,取得了县上唯一的中药材有机转换认证证书,“也就是说,中药材是有机转换产品,品质会更好。这些年,联合社在德兴乡发展了1000亩党参有机标准种植基地,以基地为基础,周边农户还可以在基地打工,带动了周边的贫困户脱贫。”
据了解,2017年联合社带动贫困户196户,实现了户均收入1.8万元。同时,联合社发展线上线下交易,2017年线下交易2000多万元,线上交易500多万元。
就该社的合作模式,陇西县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原来的合作社对资金、销售渠道不能很好掌控,而数家合作社联合起来发展,就很好地规避了“单打独斗”,真正抱团发展,也有利于产品优化升级。此外,中药材产业最大的一个问题是药材的储藏,目前该联合社购置了氮气养护储藏系统,在首阳镇王家磨村建成5000平方米的厂房,建成后,联合社成员可以免费将药材放置其中,集中起来等待销售。此外,依托丰富的中药材道地资源、区位交通和市场综合优势,目前,陇西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4家,静态仓储能力53.8万吨,年周转量达1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