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旅行里面,每到一个城市,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看它的菜市场,”台湾作家刘克襄如是说。
小菜场,大民生。作为公共配套设施,农贸市场最接地气,不仅关系着全县市民舌尖上的安全,也是一个城市脸面的体现。
白驹过隙,一年已过。作为2017年民生实事之一的食品安全工程,年底交出的这份答卷,市民是否满意?改造升级后的农贸市场又是怎样的?
市民称赞
文明整洁成常态
“这个菜场自从规范整治后,少了喧闹嘈杂,周边的道路也不见堵成‘一锅粥’的场景了。市场环境干净整洁,菜品丰富,价格明示。”说到江南农贸市场的变化,家住县城金龙花园的马阿姨最有发言权,她见证了市场的一路嬗变。她还特意抬起脚晃了晃,说道:“看!走了一圈,鞋子还是干净的,以前通道内污水横流,经常甩得满裤腿泥。”
从江南农贸市场北门进入,是去年改造完成的水产区域。经营水产的老王,在这个菜市场干了很多年,他说,市场升级后,环境好了,卫生好了,生意都比以前好多了。
环顾市场,只见人流穿梭其中,井然有序。在百岁坊烤鸭店前,醒目位置亮证经营,一扇防虫纱窗随用随开,一块大屏幕播放着熟食店后厨的操作。“一抬头就能从大屏幕清楚地看到工作人员加工的全过程,透明过程让人很放心。”市民小黄说。
如今,县内的农贸市场早已大换脸——环境宽敞明亮,摊位整齐划一,环境清新明亮,市场里几乎闻不到异味。
部门行动
轰足改造提升“油门”
如何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更舒心?
瞄准放心农贸市场“五个放心”改造目标,去年我县商业广场、益多农贸市场、凤川农贸市场创建放心市场,分水南门综合市场和凤川农贸市场创建二星级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软硬件改造提升。
除了硬件大改造外,还从食品安全的软件上进行保障。每日清晨,县城益多农贸市场的检测员吴君芳会准时对入场蔬菜进行严格“体检”,且将抽样结果进行公布。目前,我县多家农贸市场已建立农残快速检测室,统一制定了检测室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规范每家市场开展日常检测,并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要求经营者立即下柜销毁及溯源,把好蔬菜的“安全阀”。
同时,“舌尖上的安全”保障也从告别“马路市场”着手。去年,连续多日的凌晨,县市场监管局、城管局、桐君街道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在城北东门头“公园菜场”,布置点位、调配人员、现场巡查,引导流动经营户将摊位搬迁至位于县城广场路133号的自产自销市场。随着东门头“公园菜场”的取缔,我县存在多年的露天早市终画上了“句号”。此外,新设置的自产自销点在软硬件上不断提升规范,提“颜值”造“气质”,令市民的菜篮子越拎越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