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只电饭煲,20个浙江省自己选育的新品种稻米,一场“争香斗味”的较量正在上演……日前,在省种子管理部门举办的稻米食味品尝鉴定会上,首次把“好不好吃”纳入水稻品种的评判标准,而不再只以传统的产量、抗性等理性指标为定论。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省种子管理总站相关负责人说:“作为种子管理部门更应该以此为导向,把农业政策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新修订的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首次将农产品口感作为评分标准加入其中。”这位负责人说,过去专家审定品种,会较多考量产量等指标,对于新品种究竟好吃不好吃考虑得较少。
“这次调整审定标准,旨在把品种选育作为提高优质产品供给能力的主抓手。”这位负责人举例,2018年我省水稻的审定标准中,品质将分成两个部分来考虑,除了传统的一些指标考量,口味将作为重要评分标准。“基于此,我们尝试组织了这次品鉴会,按照新的审定标准来评判新品种。”
口感好坏是感性认识,如何确保评判标准的科学性?“考虑到这一点,此次我们请来品尝的不是普通市民,而是来自品种选育、推广一线的农技人员。”这位负责人说,一方面,这些农技人员来自浙江各地,他们的口味偏好代表着浙江老百姓的需求,选出来的自然是“浙江好稻米”;另一方面,他们平时就从事稻米选育、推广工作,具有一定经验,作出的评判更理性。
为了确保评定结果的科学性,活动主办方在进行品尝鉴定前,还对参加活动的农技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农技人员需要根据气味、外观结构、适口性、滋味、冷饭质地等五个指标来品尝、打分。
据了解,在这场品鉴会之前,主办单位已经请中国水稻研究所的专业品鉴团队进行过一次初选。他们从70多个品种中选出了20个品种,并且给出过一个评分。“之后,我们又将水稻研究所专家的评分和这次的评分结合,形成每一个大米品种的口感最终得分。”这位负责人说。
通过品鉴,活动筛选出10个口感好的晚稻新品种,作为我省下一步着力推广的重点稻米良种。据介绍,省农业部门还将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好吃”的良种在展示示范、项目资金、品牌建设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给予更多扶持,让这些品种能够更快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