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采取‘反租倒包’的方式将大棚承包给群众,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空间。”莘县十八里铺镇苏堂村党支部书记刘增民介绍说。该村集中流转零星土地,推行标准化种植,棚均收益达5万元以上。
这只是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建设的一个缩影。蔬菜温室建设,既关系农民的“钱袋子”,又关系市民的“菜篮子”,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经过全市上下一年来的努力,一座座高效集约蔬菜温室的平地而起,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定格在水城大地上……一幅幅乡村新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聊城这片沃土上,正绘就着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锦绣宏图!
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这一批是采用新标准修建的大棚,比原有大棚使用寿命长、保温效果好,政府还提供补贴。”莘县董杜庄镇干部王乐军介绍说,这种新式钢结构大棚使西瓜提前一个月上市,促进了群众增收。
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建设,是聊城市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样板,更是农民致富的“敲门砖”。让我们来算一笔账,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平均亩效益不足1000元,种植葡萄每棚纯收入在5万元左右,最高的可达10万元,这是传统农业无法达到的水平。
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建设,让农民“钱袋子”鼓起来的例子在聊城大地上不胜枚举。高唐县清平古镇有位被当地百姓称为“种菜狂人”的于金祥,在古镇西部的沃土上,他有一处祥和蔬菜花卉家庭农场。他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占地达70余亩的高标准温室大棚,将绿色果蔬种植搞得风生水起。
市民“菜篮子”满起来
近年来,聊城市抓住京沪等大城市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的政策机遇,成功举办了聊城安全农产品北京行、上海行活动,与北京首农集团、海淀区商委密云区商委开展了合作,在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设立了全国第一家“聊·胜一筹!”聊城安全农产品形象店和聊城蔬菜基地直销专区。
随着高效集约蔬菜温室的建设,市民的“菜篮子”满了起来,聊城“菜园子”经济也越做越强。市委、市政府把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建设工作列入了科学发展观考核,各县(市、区)也把高效集约蔬菜温室建设的推进情况列入班子和干部实绩考核。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温室建设工作当成重点工作之一,切实让企业、群众积极参与进来,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日光温室的热情和积极性。
扶贫“造血”能力强起来
东昌府区堂邑镇选定示范点,打造2个大棚蔬菜种植试点基地,分别建设冬暖式蔬菜大棚和拱式蔬菜大棚,全面推广“节约化、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真正实现产业扶贫让蔬菜大棚变成“小康棚”。“输血不如造血”。2017年3月,聊城市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计划用两年的时间,预计投资200亿元,优先支持省定贫困村、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在全市再新建、改建10万个高效集约蔬菜温室。这十万个温室将按照集中连片的布局,每片都在100亩以上,并且全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部分示范园区还将应用以椰糠为主的基质栽培技术和智能化种植技术。这是聊城市在产业帮扶上对症下药的一个重要举措。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本投入高、技术要求高、市场品位高是当前温室大棚建设工作推进遇到的困难。聊城市重点开展技术帮扶,以市蔬菜专家顾问团为主,抽调农口各部门、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帮扶工作组,帮助全市日光温室建设的重点乡村搞好技术服务。各县(市、区)健全县级领导帮包、县乡政府推动、业务部门主抓、相关部门帮扶、乡镇具体落实、技术干部服务、龙头企业和农民群众参与的责任机制,搞好行政和技术帮扶。相关部门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新的金融放贷模式,让更多想建棚的农户和企业大户减少门槛束缚,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建棚意愿。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如今,全市人民奔向全面小康的铿锵足音,正如奔腾的黄河水,在鲁西平原上激荡澎湃! (赵宏磊 李兆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