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大小、二看开片、三看朵型,当年我试种成功的第二茬银耳大的就重达八九十克,比福建那边产的还要大一点。虽然那时属于试种阶段,产量较小,但质量已经达到了一级。”近日,在抚宁区台营镇台营六村万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银耳生产厂房,该合作社理事长史宝山拿着自己生产的银耳介绍说。
史宝山今年63岁,是台营六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2009年,我了解到全国市场上90%的银耳来自福建省,而北方很少有人从事这方面生产。当时,我觉得种植银耳有非常大的市场,于是开始探索在本地的培育种植技术。”从那时起,史宝山多次南下福建学习银耳栽培技术,并耗资30万元进行试验生产,终于在2013年试种成功并实现工厂化生产,填补了我国北方规模生产银耳的空白。2013年7月,史宝山拒绝了石家庄一家公司的高薪聘请,在台营六村成立了万民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社员从事银耳种植。
走进制种厂房,史宝山拿起一个菌棒说:“银耳栽培,关键在制种,银耳菌和伴生菌要配比适当,否则就会互相抑制,由于银耳菌和伴生菌无法通过肉眼观察,所以在制种过程中只能通过试验摸索才能调配出适合银耳生长的菌棒。实现工厂化生产后,我们已全面转型生产有机银耳,跨入了全国少数几家能够生产有机银耳的行列。”
“结合实际,我对许多技术进行了改良,并自制配种箱、温控器等设备,自己买材料建大棚和烘干室。”史宝山介绍说,在生产起步期,合作社仅有一个生产厂房,当年生产银耳6茬,纯利润达到8万元。为了扩大生产,2014年,合作社又投资200万元,建设9间厂房、10个包装及贮存库,并配套建设制菌车间、发菌室、消毒室、烘干车间,整个工程占地3000多平方米。
“我们严格选料,采用未经化学处理的非转基因优质菌种TR08,栽培基质选用的木屑和石膏保证未经过任何化学处理和化学污染,这些无害原料为生产有机银耳奠定了基础条件。”史宝山说,通过改良生产,控制银耳的生长周期为55天,生长时间虽然比普通银耳长了三分之一,但营养积累多,保证了口感更好。
为拓宽银耳销售渠道,史宝山多方联系,与秦皇岛网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懒到家”网络超市合作,网上销售优质银耳。“我要把技能传授给父老乡亲,让大家都富起来!”史宝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