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记者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河南省2017年涉牧民生实事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去年,河南省禁养区内已完成关闭搬迁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总数2081个,完成比例达到100%。全省需配套建设粪污处理利用设施的规模养殖场17340个,目前已配套建设13943个场,配套比例达80.4%,超过预定65%的目标任务。其中,创建林州、宝丰等10个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全部通过农业部审核,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等20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均按时完成了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去年以来,我省畜牧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着力在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构建新型种养关系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畜牧业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更强
全省建成农牧结合生态养殖场1700多个,养殖企业流转土地76万亩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有机肥厂达到405个,有机肥生产能力由3年前的不足200万吨提高到目前的467万吨,折合化肥生产能力约140万吨,年均增长30%以上;建设粪污储存场600万平方米、粪尿贮存池1240万立方米,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4950个,沼液还田管网铺设长度由3年前的不足10万米增加到目前的205万米,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6%,南阳牧原、河南诸美、新蔡未来、平顶山康龙、驻马店金凤等7家企业被农业部树为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基地,极大提升了我省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更高
全省创建国家级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1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7个、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10个、省级示范市5个,各地参与创建省级生态畜牧业养殖场达154家,全省建成无害化处理场70个,收集点1445个、冷库227座,配备运输车281辆、冰柜1269个,弥补了生态发展的短板,夯实了清洁生产基础,有效防控了重大动物疫病。我省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更快
全省小散养殖户由2012年的610.7万户下降到2016年的475.0万户,小散户减少了135.7万户;生猪、肉鸡、蛋鸡和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86.8%、98%、78.9%和87%,其中全省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达到6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多个百分点,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达587家,牧原、雏鹰两家企业生猪集约化养殖数量超过600万头,年增速在50%以上,饲养规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全省畜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2017年以来完成投资49.6亿元,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
畜牧业的现代化程度更高
目前,省政府认定畜牧产业化集群达60个,省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3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24家,全省成功上市或挂牌涉牧企业98家,全省重点上市后备涉牧企业达50家,占全省总量的6.7%。省级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初步建立,“旅游+”和“互联网+”经营生产模式全面开花,信息化与畜牧业融合步伐加快推进,畜牧业新业态不断呈现,郑州昌明、洛阳生生奶牛场入围农业部推介的第一批8个休闲观光牧场,现代畜牧业发展迈入全新领域。
畜牧业发展底气后劲更足
全省畜牧业“走出去,引进来”步伐不断加快,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共有来自泰国、日本等11个国家的21个境外企业在我省投资发展畜牧业,投资建设涉牧企业35家,总投资达73.4亿元。双汇集团、多尔克司、贵友集团、郑州后羿、河南银星、信阳福康羽毛等涉牧企业在境外设立畜牧企业10家,总投资达71.9亿美元。37个县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实施良好,2017年,全省共新增优质奶牛5.2万头、肉牛26.9万头,新建500头畜位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5个,存栏5000头以上标准化奶牛场8个,新增乳品加工能力100多万吨。北京首农、内蒙古中羊等一批龙头企业到贫困县投资兴业,助力畜牧产业发展。一批肉牛精深加工项目加快推进,全省新增牛肉精深加工能力5万吨;预计2017年全省肉类、禽蛋产量分别达710万吨、43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9%、1.8%,奶类产量33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业绿色生产方式逐步实现,生态短板逐步补齐,产业发展、生态协调、环境改善相互融合,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省畜牧局局长王承启介绍,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以畜牧大县、养殖密集区、规模养殖场、中小养殖户为重点,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完善政策,严格监管,强化装备,不断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利用水平,加快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绿色发展的新格局,实现畜牧业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