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林右旗农村牧区,粮食堆积成山,牲畜膘肥体壮,群众喜上眉梢。近年来,巴林右旗深化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利益机制,打破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相互割裂的状态,努力构建各环节融会贯通、各主体和谐共生的畜牧业新型业态。
巴彦塔拉苏木巴兰诺尔嘎查改良示范户巴图毕力格出栏了51只改良杜蒙公羔羊,数着6万余元崭新的钞票,他和老伴干劲更足了。“2016年秋季200余只羊才卖了8万多元。现在同月龄羔羊改良羔能达到80多斤,每只改良羔几乎能比土种羔多卖200余元。”说这话时,巴图毕力格的脸上始终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2017年,巴林右旗确立了“市场引导、政府扶持、科技支撑、企业运作、草业先行、示范带动”的畜牧业发展理念,并确定了肉羊改良率要达到20%以上的工作目标,制定出台了系列方案加以推动,大力引导农牧民转方式、调结构,力促肉羊产业转型升级。自当年3月份开始,在全旗各苏木镇利用杜泊、澳洲白羊做父本,对产羔后2—3个月本土养殖的小尾寒羊、蒙古羊基础母羊,实施反季节同期发情技术处理,进行人工输精开展杂交羊生产。
据旗农牧业局调查,实施同期发情、常温人工授精的基础母羊,总体受胎率能达到65%以上,受孕基础母羊产羔率达到145%左右,基础母羊平均繁殖率为94%。总体算来,实施同期发情、常温人工授精,生产的杂交羔羊接近百母百子,94%的繁殖率,甚至超过了蒙古羊基础母羊秋季正常繁殖季节自然发情85%的繁殖率。
这种产羔率让参与其中的养殖户欣喜不已,也让观望的养殖户坚定了参与杂交羊生产的信心。巴林右旗还将肉羊改良有机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发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巴彦塔拉苏木古力古台嘎查达罕小组养殖户范景林家去年8月份产的34只杂交羔羊,在45天断乳后被牧兴合作社以每只羔羊600元的价格全部回收。范景林高兴地说:“以前养本地羊,3月份产羔,养到九十月份出售,历时六七个月,平均一只羊只能长到50-60斤,最多卖到500多元。可这杂交羊羔45天就能长到40多斤,每只卖到600元,这才叫赚钱呢!”招商引资龙头企业——内蒙古宏发巴林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百万只肉羊加工项目,补齐了当地无肉羊加工企业的短板,解决了肉羊销售难题。目前,肉羊加工企业已收购屠宰加工肉羊15万余只。
“必须彻底改变吃草靠放牧、精料喂玉米的传统养羊方式。右旗拥有140万只基础母羊,每年生产繁育羔羊120万只左右。如果换成舍饲多胎的寒羊、湖羊,每年平均每只基础母羊能生产3只羔,生产繁育120万只羔羊,大概40万只基础母羊就够了,并且120万只羔羊和40万只基础母羊不用放牧,全部进行舍饲,生态压力自然就没了。草场好了,自然生态畜牧业也就实现了。”旗农牧业局的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说。
科学养羊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接受。2017年,全旗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杂交羔羊短期直线育肥技术得以推广,“种养结合、舍饲养殖”生态型畜牧业生产模式在巴林右旗已经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