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唐山市滦县充分发挥奶牛养殖优势县的资源、区位和政策优势,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中心,以产业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手段,打造集群发展优势,大力推进奶牛养殖产业联合体发展。截止2017年底,奶牛养殖产业联合体总建设面积已达到2.8万亩,总投资36.37亿元,现存栏奶牛7万头,实现总产值42.05亿元。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奶牛养殖产业联合体不断发展,于2016年被省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为首批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体制创建工程,推动农业“龙型”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健全联合体管理机构,推进联合体建设,滦县成立了奶牛养殖产业联合体建设工作推进小组,负责联合体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并由县级领导对联合体内重点项目进行分包,进行全程督导服务,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进小组成立后在完善联合体管理体制、推进联合体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联合体建设档次,引进培育农业项目上起到了很好推动作用。联合体现已形成以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以37家标准化养殖场为依托,以13家合作社为基础,以7家家庭农场为纽带,以5家社会化组织为支撑,通过股份合作、订单生产等利益联结形式,形成了关联紧密、分工明确、链条完整、利益共享的紧密型组织联盟。2017年联合体所在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621元,比建设前的平均水平提高127.9%,带动周边农户52110户从事和奶牛养殖有关的行业,形成了“龙型”经济发展。
龙头带动工程,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2007年滦县伊利乳业有限公司落户滦县以来,滦县人民政府积极推进奶牛养殖业发展, 2014年伊利二期建成以后使公司发展成为拥有34条生产线、年加工65万吨液态奶、全国单体最大液态奶加工厂,成为该县最大的农业加工支柱企业。这个项目推进一产7万头奶牛养殖及10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带动二产年加工饲料35万吨,年加工有机肥85万吨。链接三产,可观光伊利开放式牛奶生产厂及奶品运输物流、占地300亩的集观光、体验、品尝、采摘为一体的奶牛博物馆正在建设中。通过龙头带动,直接拉动地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运输服务业和农机作业服务业的发展,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绿色生态工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联合体建立了饲料加工、青贮玉米种植、奶牛养殖、牛奶加工、生牛屠宰、有机肥生产、牛粪再利用为循环的产业链。联合体核心区建设之初就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通过引进先进厌氧发酵技术和核心装备,将企业及周边的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但提供清洁能源,还将厌氧发酵后的废弃物用于生产固态、液态有机肥,通过水肥一体化工程发展3万亩绿色种植,实现奶牛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标准化牧场改造工程,实现提质增效发展
以前滦县奶业布局散、水平低、效益差,导致奶牛养殖业效益呈严重下滑趋势。面对不利局面,在深入养殖、加工企业进行调研后,了解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适时提出了“标准化牧场建设”的发展方向,以标准化养殖转变农户寄养的养殖方式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目前全县已有29家企业实现了标准化养殖,实现奶牛平均年单产达到10吨。通过改造持续推进牧场的现代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进程。
科技创新工程,带动奶牛行业快速发展
奶牛养殖产业联合体与北京奶牛中心建立产学研机制,聘请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专家指导生产,技术依托有保障,科技支撑有力。核心企业引进多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核心装备,并自主研发了智能牧场管理技术和牛舍滑动屋顶技术。“互联网+牧场”模式建成全智能牧场,对牛场进行实时监控,通过计步器实时监测奶牛数据,专家教授以“互联网+”形式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提升牧场全要素生产率,在以信息化助推现代乳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
奶牛养殖业联合体的合理化运营,带动了周边52110户从事和奶牛养殖有关的行业,农民的年均收入比建设前增加18308万元,与周边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滦县奶牛养殖产业联合体的建成发展,将给周边农户农民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