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宁县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紧紧抓住产业脱贫这个主攻方向,并明确了要发展“五大产业”,蔬菜产业就名列其中。沙子乡紧紧结合实际,提出了发展蔬菜种植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路,正当其时,正得其力。
“塘约经验”续华章 “两保”模式断忧愁
沿着镇乐(镇宁至乐纪)公路南下,进入沙子乡境内的第一个村——中箐村,一排排正在搭建的蔬菜大棚钢架,如同人的一排排肋骨,强劲有力,一字排开。
“中箐村是我们推广‘塘约经验’的示范点,目前我们所在的地方是中箐村的第二期,所以你看到的是没有完全搭建好的蔬菜大棚钢架。稍后我们去看第一期,你就会看到壮观的场面了。”沙子乡组织委员段成海一边指着在建的大棚一边介绍到。
“你们的这个,是怎么操作的呢?”
“我们是以‘235’模式分红,即合作社总体收入按照村集体、合作社、股民以2:3:5的比例进行分红;在土地流转方式上,则按照‘234’的模式进行保底收益流转,也就是以荒地200元/亩、耕地300元/亩、田400元/亩的标准进行先行支付给农户,然后再进入合作社的。”沙子乡中箐村乡联系领导、沙子乡纪委书记张仕华介绍到。
“实际上我们以土地流转收益保底金先行支付给农户外,又按照六八十的比例将农户土地产值折价进行入股,也就是说土地流转保底金事先给了农户,同时农户的土地也是合作社的股份,只不过这个股份是按照六八十的方式进行的。”张仕华继续介绍到。
“六八十?”
“所谓的六八十,就是按照土地产值折价入股,即荒地600元/亩、耕地800元/亩、田1000元/亩。”
“多少钱一股?”
“我们实行的是1000元/股。”
笔者注意到,在镇宁县沙子乡中箐村的这一操作模式,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农户不仅可以获取土地流转保底金,而且还是合作社的股民,两者的收益加在一起,用群众的话说“划算的很”。即使在收成不理想,甚至是无收成时,农户至少还有“234”模式进行的土地流转保底金,实际上是“保底收益”。
“有用资金入股的吗?有没有不愿意入股或者流转土地的呢?”在前往第一期基地时,笔者转身向旁边的中箐村支书、合作社法人卢昌辉问到。
“有啊,我们是按照1000元/股进行入股的,凡是入股的,我们都按照‘235’的比例进行分红。”“在入股方面上,我们的政策是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中箐村支书、合作社法人卢昌辉答到。
到达中箐村蔬菜第一期基地时,从镇乐公路上看去,一排排白色的蔬菜大棚映入眼帘。下了车,笔者在中箐村支书、合作社法人卢昌辉的带领下走下公路,进入大棚,只见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白菜惹人喜爱。
“这个白菜煮火锅不错啊!”卢昌辉指着眼前的白菜说到。“这个白菜,全是青色的,俗称‘青口白’,口感比较好。”
据了解,中箐村的蔬菜大棚,平均每个大棚每季的收成在3000至3500斤左右,而且目前的所有蔬菜都是“保供蔬菜”,即已与省司法厅合作,产出的蔬菜全部供应给全省的监狱系统,合作社不愁销售。
据悉,中箐村的合作社目前共有25户,其中有15户是贫困户,贫困户不仅可以土地入股成为股民,而且可以在基地务工,获取务工收益。
“在用工上,我们优先贫困户,反正只要是基地用工,都以贫困户为主。”卢昌辉说到。
实际上,在沙子乡中箐村不仅推广了“塘约经验”,而且还创新了“保供蔬菜”、“保底收益”的模式,解决了“生产——供应(市场)”常常存在的信息失灵和不对称的问题,有效激发群众的积极性,解决了销售的问题,有力地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两统一”解民忧 调结构促增收
顺着镇乐公路一直往南,便来到了沙子乡的乐纪村。在村里的机耕道上,一辆载重7吨的货车箱后,几位年轻力壮的村民不停地抬着刚刚从土地里拨出来洗得干干净净的白萝卜上车装箱。
“这么大啊,好白哦。”
“是的,我们这里的土地比较适合种这个哦。”正在旁边洗着刚从地里拨出来的萝卜的阿姨说到。一边说着话,一手将洗好的白萝卜举起来,掉了牙的痕迹在笑容中露出来,凸显出不言而喻的幸福。
就在距离货车100多米远的地方,一大堆洗好的白萝卜格外惹人喜爱,旁边的几位村民一遍聊着天,一边洗着萝卜,见着笔者时热情地说到。
“小叔叔,拿一个回去吃嘛。”
“你们村的白萝卜不错啊。”
“嗯,你看这个比较大的,平均每个萝卜有2斤左右。”就在这里,笔者与村民攀谈了起来。
“栽萝卜怎么样?”
“好多了!比以前好许多了。”
“如果是栽油菜或者小麦呢?”
“那个不行。”刚刚从地里背了一背篓萝卜来的卢启辉接过话茬抢着说到。尽管看上去他有些累,还没有来得及休息,还是用喘息着的音调说到。
“大叔家也种白萝卜?种了多少?”
“在后面的这大块田,就是我家的,全部都种上了。”“如果是油菜或者小麦,根本不会有这样的收成,在我们这里,一亩土地产油菜或者小麦也就100斤,现在市价又不好,收入根本比不上白萝卜。”
据了解,乐纪村过去没有种小季的习惯,哪怕种有小麦或者油菜,都是在收割水稻后,随意地把土翻了,洒上种子而已。因此,油菜或者小麦的收成才会这么低。
“现在好多了,我到村里驻村后,召集3次群众大会,才发动得起来种白萝卜的。”随后赶来的乐纪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六说到,“乐纪村以前没有种小季的习惯,是我来了才发动大家的,通过努力,今年首次种,所以才种了85亩蔬菜,不过山上也种了部分的蜂糖李。”
“销售怎么样?”
“我们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
据了解,乐纪村的萝卜产业,全部由位于镇宁县城的贵州新润园林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统一收购,而且在种植技术上对村民进行免费指导。
“我们的批发价是0.4元/斤,亩产可以达到10000斤左右,除去地膜、化肥和种子等成本合计325元,村民种植一季白萝卜下来就能收入几千元了。”正在收购萝卜的贵州新润园林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方瑞琦说到。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村民之前说的4毛钱一斤的价格。
据悉,乐纪村现有29户85亩蔬菜基地。其中,贫困户有18户,大户2户。“你不知道,我们开三次动员会才决定种萝卜的,但是,当化肥运来的时候,没有村民来拿,害怕没有收益而被坑了。最后,我们就靠两户大户带动,才慢慢达到29户的。”乐纪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六长舒口气,指着眼前的85亩蔬菜基地向笔者说到。
“在我们这里,贫困户种植,还有500元/亩的标准进行补助,但是,刚刚开始起步种植蔬菜,农户顾虑还是多的。”
目前,在乐纪村,尽管蔬菜仍由农户种植。但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解决了蔬菜管理的系列问题,以及产出之后的销售问题,实现了“产品—市场”的有效衔接。不仅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而且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更重要的是让脱贫攻坚之路越走越宽广,贫穷在逐渐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