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业是浙江杭州临安农业第一大支柱产业。记者了解到,临安区现有竹林面积97万亩,年均产值30亿元。其中,以雷竹笋为主的竹笋产业,去年总产量达21.34万吨,一产产值达10.23亿元。
乡村振兴战略普照全国,临安区的竹产业振兴工作也提上了日程。被誉为“江南最大菜竹园”的临安虽然基础好,但临安区尚未形成完整的竹产业链条、竹产业集群。如何突围?做好竹产业致富文章,加速竹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围绕“三区”“三化”工作部署和美丽幸福新临安建设总体目标,临安区制定了《临安竹产业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坚持科技创新为依托、市场需要为导向,按照“抓三产、强二产、兴一产”的总体要求,实施“基地提升、企业壮大、市场拓展、三产融合、文化助推”五大行动,全面推进竹产业振兴,促进基地标准化生产、企业品牌化营销、三产融合化发展水平。
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规模化推进年,主打规模基地示范点建设。明年主抓企业化营销,竹产品企业在壮大的过程中迎来一场及时雨。2020年三产抓融合,这一年是产业融合化发展年。到2020年底,全区竹林面积稳定在100万亩。
迎“新”不忘“旧”,基地美化提升行动是五大行动的实施基础,临安区将实施主要公路沿线竹林景观化提升,引导竹林流转,推进规模化退改示范基地和竹林高效示范基地建设。而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是天目笋“亮牌”,这少不了企业的自身努力和市场环境的规范。在企业扶优扶强和品牌市场拓展两大行动中,争取建设集“精深加工、科技攻关、产品仓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笋竹加工产业园,建立示范生产线、示范企业。同时,规范提升产地市场,建立高标准笋竹及产品交易市场,开展产品溯源体系建设。
除传统的竹笋、竹工艺品外,如何另辟蹊径,提升竹产品附加值?发展产销新型业态,鼓励发展订单式销售、“私人定制”销售以及基地+商超等多种模式,也都在计划之中。在传统的竹产业内,临安区又该如何“修炼”才能发挥带动作用?文化科技助推行动中将加快竹产业机器换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启动竹产业种植、加工、市场营销“工匠”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