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秦州区委、区政府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及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515”农业农村发展行动计划、“61111”产业发展目标和“125668”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区完成农作物种植面积111.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9.7万吨,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到8241.93元,农业增加值达到13.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转型跨越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生态增值。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优化升级。以杨家寺镇为核心区,秦岭镇、牡丹镇为次核心区的天水市秦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建设八大功能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中药材等产业。2017年,区域内产业收益将达到8600万元,亩产优质蔬菜6000公斤左右,平均每亩收入2万元以上,中药材每亩收益4500元,吸收周边剩余劳动力3000人次,提高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目前,园区已被区委区政府认定为区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正在积极申报市级示范园区,力争2018年申报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休闲农业发展迅猛。2017年9月19日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已被农业部评定为2017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1月23日秦州区被农业部命名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休闲农业和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有效推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蔬菜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壮大6大蔬菜生产基地,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6.2万亩,总产量42.4万吨,总产值9.83亿元。新增钢架大棚、日光温室面积0.25万亩;认证绿色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
中药材产业规模不断提升。在秦岭、牡丹等镇打造提升6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预计总产量1.6万吨,总产值3.3亿元,助推了我区传统农业向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天水连翘”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土地确权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17年底,全区确认承包地面积117.42万亩,占国土二调面积135.51万亩的86.65%,完成承包合同签订407村91727份,向346村67384户农户颁发了承包使用权证,通过了区级自查验收,省市验收结果均为优秀等次。
农村土地流转形势喜人。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推进土地流转,推动形成群众积极参与、流转规模稳步扩大的良好局面。截至2017年底,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23.98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的26.16%,较2016年底新增1.93万亩。
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迅速。截至2017年底,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860个,新增合作社205个,累计被命名的国家级示范社6个,省级示范社26个,市级示范社55个,区级示范社139个;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13个,新增29个,累计被命名的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个,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个,区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2个;农业龙头企业75家,新增8家,全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多元化发展态势。
市级科学发展示范点带动作用明显。积极创建了秦州区娘娘坝镇设施蔬菜科学发展示范点、秦州区秦岭镇万亩中药材种植科学发展示范点、秦州区大门镇设施蔬菜科学发展示范点等3个市级科学发展示范点,其中大门镇、娘娘坝镇设施蔬菜科学发展示范点被评为全市科学发展示范点一、二等奖。
村集体经济积累持续壮大。区级整合扶贫资金540万元,用于扶持9镇18个预脱贫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为每村集体经济注入发展资金30万元,提升集体经济积累。通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的注入,村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发展壮大,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休耕试点工作稳步推进。2017年,省上下达我区耕地休耕试点工作任务1万亩,我区依托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在华岐和杨家寺2镇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实施,为全市唯一试点实施单位,在示范过程中创新示范推广模式,充分利用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流转土地、统一管理、规模经营,全面完成耕地休耕试点工作任务。
旱作农业任务超额完成。省上下达我区顶凌覆膜任务10万亩,实际完成10.2万亩。在牡丹、秦岭、杨家寺3镇跨界联合建成冷凉山区旱作农业顶凌覆膜3万亩示范片带,在华岐等镇建成万亩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区7个。
2017年,秦州区现代农业发展迅猛,形势喜人。2018年,按照“125689”秦州农业工作思路,将着力抓好1个园区建设,开展2万亩耕地休耕试点工作,建成5个万亩旱作农业集中连片示范区,发展壮大6大中药材基地,打造提升8大蔬菜基地和培育900家新型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