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发展中医农业,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我们愿与各国人民和科学家一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为“一带一路”倡议、“农业走出去”战略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医农业是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
中医农业符合现代农业建设战略需求。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调结构、转方式、保安全、降成本、节资源、优环境的任务日益迫切,亟须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中医农业,破解农业农村困扰难题和制约瓶颈。
我国高度重视民族医药和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强调“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研发一批保健食品、保健用品”;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新食品原料、药食同源食品开发和应用”“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发展中医农业既符合我国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也符合优化农产品供给侧结构、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需求。
当前,各国已探索实践形成多种生态农业模式,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借鉴、可应用的推广模式。英国A.霍华德上世纪30年代初提出有机农业概念并组织试验和推广。美国J.I.Rodale在1942年创办了第一家有机农场,1974年成立罗代尔研究所,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80年代初,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的新农作制度;1988~1990 年提出了“低投入持续农业计划”和“高效持续农业计划”,推行农牧结合和残茬还田免耕技术。法国1972年成立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1997年实施“有机农业发展中期计划”。日本提出“环保型农业”发展计划,并于2000年制定有机农业标准,探索出再生利用型、有机农业型、“三位一体”型等生态农业模式。德国近年来广泛发展“工业作物”种植,为化工和造纸工业提供了原料。所以,世界各国分别从自身国情出发,结合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农业发展方兴未艾,各级各地都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应用,形成了一系列应用模式。2002年农业部征集到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并遴选出北方“四位一体”、南方“猪—沼—果”、平原农牧林复合等10种技术模式予以推广应用;目前,立体种养、物能多层次利用、“贸—工—农—加”综合经营、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多功能污水自净工程系统等成为了生态农业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模式。
随着中医农业的起步和发展,其技术体系也日臻成熟,主要包括:基于中草药配伍原理生产农药兽药饲料肥料以及天然调理剂、基于中医健康循环理论集成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基于中医相生相克机理利用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提升农业系统功能等三大技术。
中医农业技术体系的广泛应用,能够降低农药、化肥、兽药的使用量,防止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发功能性农产品,优化食药同源“大食物”战略格局。因此,中医农业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是现代生态学原理与中国现阶段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现实路径和理性选择。
发展中医农业的政策建议
要实现“中医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医原理和方法农业应用国家试验区”示范和引领作用,必须正视目前“中医农业”行业标准、管理体系、监管认证、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开发方面的不足,积极引进和借鉴其他农业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和理念,将资源优势、关键技术、先进经验和理念整合,把“中医农业”发展作为农业供给侧生态转型的重要方式、提高中国农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使其在农业发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其一,政府主导,统一认识,高度重视。2017年颁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提出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建设营养健康环境、发展营养健康产业为重点。中医农业产品作为安全系数最高的食品,具有广大的市场需求,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的良好实践模式,应得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同、支持、推动。政府在推动中医农业的发展中应发挥引领作用,将中医农业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普及教育和宣传,并成立专门的办公室,顶层设计确定目标,制定国家层面的中医农业发展规划,引领和推动中医农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其二,加快制定中医农业生产规范及产品标准,设立专门机构对“中医农业”的生产、物流、加工、销售和检测进行监管;严格产品认证标准和规程,构建统一的产品认证平台和溯源体系,实现产品的可追溯、规范处罚和退出机制。
其三,科技部门和农业部门协调一致,促进多学科联合协同攻关,推进大学及相关科研院所中医农业的学科体系建设,加深中医农业关键领域和作用机理研究,培养后备人才。加强产品研发,对接中医农业全产业链和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系列实际效果显著的中医农业肥药产品,并提升为国内外著名品牌。
其四,结合农业部化学肥药“两减”措施,在全国开展中医农业肥药替代化学肥药行动。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中草药供给量,按照特定配方制作中医农业肥药,以设施蔬菜、水果为主大面积推广应用;突出区域重点,聚焦优势产区,以县为单元,抓好一批蔬菜水果生产大县以及生产基地,试点先行,梯次推进;突出机制创新,以园区基地为依托,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核心,推动中医农业肥药替代化学肥药行动向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其五,加大对中医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国家和地方充分发挥农业专项资金的作用,对中医农业项目予以重点扶持,设立中医农业肥药购买补贴政策,对从事中医农业生产的农户和企业给予补贴,并鼓励和扶持中医农业肥药研发机构和生产企业。
其六,建立中医农业国家试验区,突出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以“强、优、精、特”为标准,以体现中医农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为重点,以能够引领中医农业的发展为方向,建立中医农业国家试验区,形成各类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
其七,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尽快建立国际中医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联盟。该联盟的成立将有利于总结经验,推动中医农业更好、更稳、更快发展,扩大国内外专家和相关企业在该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中医农业理论与技术不断创新,探索一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生态农业生产新途径,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为实施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农业走出去”及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