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的挖土机来回跑着,村民有的撒有机肥、有的植苗、有的覆土、有的盖地膜,忙的不可开交……
从寒冬腊月开始,春节的来临并没有影响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溪镇产业发展的进度。正月初四至今,在七星关区沙乐村和杨柳村的蚕桑种植基地里,笔者看到的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种树景象。
往年,这里的村民主要是靠种植玉米、洋芋等传统农作物为生,每到冬季,土地闲置,人们也只能闲在家里。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撒拉溪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各村成立合作社,建立示范基地,通过“村社一体”、“合资”、“合作”等方式,整合国家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区农牧局、盛丰公司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下,撒拉溪镇沙乐村、杨柳村通过流转老百姓的土地进行3000亩蚕桑种植,带领农户发展蚕桑种养产业。
土地流转之后,村民不用操心种子、化肥、除草、种地等活计,没有了后顾之忧,除了能按时获得土地流转费,还可以到基地上务工挣工资,增加自己的经济收入。
该镇分管产业发展的副镇长陈伟介绍:“现在是蚕桑树苗的种植阶段,基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按照一亩地780元的价格包干给当地村民种植,据统计有的村民劳动力好一天可以获得200多元的收入,劳动力差点种得慢些的村民每天也有100多元的收入。”
沙乐村湾子组村民顾敏今年47岁,也在基地上务工。她说:“家里4亩土地都流转了,以前种包谷洋芋,除了喂猪和家用的,基本上剩不下钱。但现在除了每亩土地每年能获得500元流转费外,我每天还能在基地上得到100多块的工资。”
据介绍,今年撒拉溪镇将种植蚕桑3000亩,预计在今年秋季即可采收首批桑叶,届时沙乐村和杨柳村将在区农牧局和盛丰公司的指导和支持下饲养第一批蚕虫,蚕丝产品将通过盛丰公司统一销往市场,以蚕桑产业发展保障农户获得长期的收益。
陈伟表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即要保住农户的劳动力和土地收入,又要选好产业发展品种,为产品找好市场,并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机制,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接下来我们将对基地的每一片土地做好详细规划和管理,保证种植一片成功一片,把我镇的蚕桑产业做大做强。”对于撒拉溪镇蚕桑产业的发展前景,陈伟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