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天气乍暖还寒。近日,任家镇中河村村民王伟民一大早就来到田里忙碌。
“种完水稻种萝卜,收完萝卜再种水稻,一年两季,光这季萝卜,一亩就能卖近万元。”他乐呵呵地说。
任家镇努力打造的万亩核心蔬菜产业基地已初见成效,凭借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当地菜农带来优厚的收益。然而,传统的单一种蔬菜的方式难以提升产业价值,菜农致富遇上瓶颈,怎么办?村里盯上冬闲田,采用“稻+菜”水旱轮作模式,秋冬季节引导农民种萝卜。
“我们这里无霜期长,四季都可以耕种,可以称作是‘农作物的天然温室’了。”王伟民告诉记者,当地无霜期在340天以上,蔬菜露地生产,成本低、效益高,销售时也正好赶上春节蔬菜需求旺的时期,发展秋冬菜前景良好。
至于“水旱轮作”的好处,有10多年的蔬菜种植大户周瑜最有发言权:“专业的道理我不懂,但地里的庄稼不撒谎,‘水旱轮作’既改良土壤,还能减少虫害发生,不光萝卜长得好,水稻也很少用农药。”
让资源优势转变为“钱景”,任家镇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周瑜算了一笔账,今年春天,他基地里种植的100亩萝卜总产75万公斤,每公斤到了春节期间,可卖到1.8元的价格,平均亩产值达到7500元以上。
冬季无闲田,资源优势正变成生产力。任家镇采用“水稻+萝卜”等种植模式,种植蔬菜面积正在日益增长。可是,市场刚需是一定的,破解农产品结构性矛盾,实现优质、品牌的秋冬菜出路又在哪里呢?
瞄准绿色,把特色做成精品。任家镇的蔬菜基地通过蔬菜分级分类,标准化包装上市,实现质优价高。如今,获得了绿色无公害品牌认证的中园蔬菜基地已经和重庆永辉超市、忠县本土胡燃商行超市签订协议,不仅将自身农产品实现农超对接,还远销我县周边区县。来自丰都的客商李铭勤已是这里的常客:“任家的萝卜个头匀称,口感鲜脆,价格稳定,我几乎每年都要来这边收购。”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任家镇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深度挖掘蔬菜价值,延伸蔬菜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进龙头企业与农产品高位“嫁接”,联合农产品加工企业就地取材,加大对萝卜等蔬菜产业的精加工、深加工,开发酸萝卜、萝卜干等农产品,对萝卜从头到尾“吃干榨净”。
龙头带动,不一样的种菜技术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走进任家镇中河村二组的中园蔬菜基地,菜棚里杀虫灯和黏虫板、防虫网格外显眼,藤蔓上黄瓜硕果累累。“你看,我灭虫不用药,施肥不见肥,种的瓜全部达到生态绿色食品标准。”周瑜说,采用了新技术和有机肥,他的黄瓜产量提高了20%。
“搞生态农业,辛苦是辛苦,但只要苦得有成效,我们也愿意。”王伟民感慨道,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让菜篮子更加绿色、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