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已过,仲春伊始。
海拔近800米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涂市乡胜利水库,胜利村村主任陈茂寿驾一叶铁皮小船,载着记者缓缓驶离库岸。在离库岸约20米的水面上,他将船身稳住,从身后的袋子里抓出一把把米黄色的颗粒物撒向水面。不一会儿,无数的鱼儿跃出水面,抢食着米黄色的颗粒物。
“撒的是药饵,这些鱼才搬家到这里。搬家过程有些鱼摆摆受了伤,药饵是给他们消炎的。”陈茂寿告诉记者。
为什么这些鱼要搬家?又是从哪里搬家到胜利水库的呢?
26万多尾河鲈鱼
从乌江搬家到胜利水库
“从龚滩镇桃花渡口的乌江里搬来的,都是河鲈鱼,有26万多尾。”涂市乡党委书记陈晋告诉记者,这些鱼约92吨,是涂市乡筹凑了300多万元,以每斤16元的价格,从一个鱼老板手中买下的。
河鲈鱼,是淡水鱼类中的珍品,在商品鱼市场十分走俏,每斤售价超过25元。
那么,涂市乡又如何能以每斤低于市场价近10元的价格买到这些河鲈鱼呢?
原来,这些原本居住在乌江里的河鲈鱼,属于网箱养殖。
近几年来,在酉阳境内乌江、阿蓬江、酉水河等水域的网箱养殖不断增多,对天然水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为了切实改善全县水域生态环境,酉阳从2017年开始在全县天然水域开展网箱养殖取缔工作。
眼看着自己在桃花渡口外网箱养殖的河鲈鱼就要被取缔了,鱼老板任雷心急如焚,主动降价,四处兜售。
得知这一消息后,陈晋主动与酉阳农委副主任陈诗富取得了联系,表示涂市乡愿意接手这26万多尾的河鲈鱼。
涂市乡为何要接手这些河鲈鱼?接手后又将如何处理?
抓大放小
实现村民长期增收
撒完药饵,将小船在岸边停稳,看着水面上翻腾的鱼儿,陈茂寿咧嘴笑着说:“年底能捞20吨左右,利润就有40万,村里能分红了。”
村里能分红,这也是涂市乡接手这些河鲈鱼的目的。
胜利水库成库于1976年,库容1235万立方米。为了修建水库,胜利村四、六、七组村民没有收取任何补偿、主动搬迁。村民搬迁后,因为失去了耕地,产业发展受限,胜利村621户、2447人,至今仍有贫困人口86户、340人。
如何才能合理利用水库资源,发展产业,让村民增收致富,成了摆在乡、村两级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陈晋介绍,经过充分协商,并召开了村民大会,涂市乡决定接手河鲈鱼,并在2月2日至7日一周时间内将鱼搬家到了胜利水库,将其作为胜利村的集体经济,成立了酉阳火铺岩农业专业合作社。
所有村民一致同意,待这批河鲈鱼上市后,合作社分红40%用于扩大生产等,胜利村四、六、七组村民分红40%,胜利村其余村民分红20%。
“26万多尾河鲈鱼,大多是7两到1斤左右,一年半的时间就能长到两斤左右,就能卖了。”陈晋表示,河鲈鱼放养在水库里,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持续性的,“抓大放小,再适时补充鱼苗,就能实现村民长期增收。”
我们要看好了
不能让那些人来乱整
那么,这些在乌江长大的鱼儿,能适应胜利水库的生活吗?
“我们对胜利水库的水质、生态环境等进行了全面的检测,确定胜利水库能够满足河鲈鱼生长的所需条件。”站在库边,陈诗富告诉记者,河鲈鱼属于冷水鱼,一般生活在水质较好的江河或湖泊中,适宜的生长水温在18℃至24℃之间。胜利水库的水源为当地人称为“飞龙洞”和“潜龙洞”的两股地下水,水质、水温均能满足河鲈鱼生长需求。
此外,在给鱼搬家的过程中,酉阳农委和渔政也是全程参与,提供技术指导。
“在药饵投放完成后,我们就不再投放任何鱼食了。”陈晋介绍,为了保护水库水质河鲈鱼搬家到胜利水库后,将实行生态放养,同时还投放了部分鲢鱼、鲫鱼、草鱼等,形成自然的生态系统,建立生物链,净化水质、提升鱼肉品质。
为了防止有人到水库非法捕捞或破坏生态环境,胜利村还组建了一支4个人的巡逻组,每天巡视14公里的库周。
不少村民也自发参与对水库的保护。63岁的村民陈永进家离水库不远,时常在库周转悠,“政府给我们做了好事情,我们要看好了,不能让那些人来乱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