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育苗已经富起来了,我坚信今年我会继续依靠育苗走上致富前列的!”3月13日,市城关镇城北村村民边辉萍在温室大棚里一边忙碌着撒菜种,一边跟前来帮忙的工作队队员赵英高兴地聊着天。
边辉萍一家四口,丈夫何盛吉在外地承包工程,一年收入3万多元,家里两个孩子,女儿已经毕业,小儿子在石河子职业大学读大三。说起育苗,边辉萍一干就干了20年,从前年收入并不高,也就几千元,现在一个棚一年挣2万不是问题。”
2017年年初,工作队建议边辉萍更换育苗种子,选种经济效益更好、市场价值更高的蔬菜品种。种子是换了个好品种,可是种子的价格也翻了一番,这让边辉萍心里开始犯嘀咕。依靠三个大棚,边辉萍年收入近3万元。没想到这个根本不懂农业的工作队竟然让她的收入增加了,这也让何盛吉对妻子边辉萍和她的大棚刮目相看。
城关镇城北村的181户农民的家离城北菜市场不到一公里,有着种蔬菜大棚的历史,目前已发展大蔬菜大棚300多亩(座),每座的年收入都在2万元以上,每户农民仅靠育苗的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富裕村。他们种菜多年,工作队给他们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
其实,工作队并非纸上谈兵,而是专程找来农业专家,为村民指点迷津,并进行实地考察,经过调研,发现其实问题很简单。过去,不仅种子的成活率也不高,而且菜苗的价钱也不好。于是,工作队队员纷纷去田间地头开始给村民们做思想工作,有的村民半信半疑的听了建议,有的怀着观望的态度仍然坚持着自己的育苗方式。
看着村里去年采纳了工作队建议的农户靠着育苗收入提高了,其他村民心动了,开始积极参与进来。村民刘风明就是其中一个,已经六十多岁的刘风明种着十几亩地,以前依靠种菜赚钱,今年扩大了一个温棚专门用来育苗,他种的是晚熟品种,四月中旬上市,老人笑眯眯地说:“以前我们购买的白菜种子一袋10元钱,现在我们都买20元一袋的,别看种子价格高了一倍,收益增加的可不止一倍哦,而且卖的价格也高,一个棚今年将会有2万元的收入,平时一个人忙活就够了,今年专门请人来温棚帮忙。”
为了吸引更多的购苗商,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这几年村头的路穿上了新衣,路宽了,也平坦了,村里也变得越来越热闹,青苗的价格也在竞价中提高了。
去年,工作队本着“村民点菜,工作队备菜,专家上菜”的培训原则,组织村民进行实地现场培训8次,受训人数达300多人次,以此增强村民的业务技能知识。开展扶贫帮困,慰问残疾人、重大疾病等50人次,共计2万多元。全村全村181户551人,现有耕地300亩,160多个大棚,去年,城北村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比2016年的1.8万元,增加了2000多元。
工作队队长成玉华说:“我们规划了“一对一”帮扶格局,应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突出“造血”帮扶。同时,充分发挥工作队合力,帮助困难家庭在就业等方面实施“输血”帮扶。继续协助城北村举办各类技能培训,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
换品种、扩大育苗规模……工作队一边帮助农民育苗,一边指导生产,笑声在育苗的温室大棚上空回荡着,久久不能散去,搭配着充满希望的音符,奏唱出新一年致富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