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傍晚,黄梅分路镇五条路村的兴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里,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作物在夕阳映衬下,绿意可人。理事长周兴国正在草莓大棚里察看草莓结果情况,“后天就是周末,会有很多客人前来采摘。”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五路村人,年近60的周兴国搞农业却不到6年。他高中毕业后就到村办砖窑厂打工,从工人到会计,再干到管理人员,最后成为砖厂老板。挖土做砖的二十多年,看到村里的土地一点点被侵蚀,心里也曾隐隐不安,直到砖窑被政府关停,他才长吁一口气。
2012年初,各项惠农政策密集出台,看准商机的周兴国与同村5位村民一拍即合,共同出资流转土地,创办了兴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起初,因种植技术不到位,销售渠道不畅,合作社亏了百来万。第二年打了个平手,第三年合作社开始盈利。“现在,合作社一年有300多万纯利润。”在合作社打工的村民曾提出疑问,如果不是田地一年比别人少种一季,会不会收入更高?周兴国说,其实他是故意停种一季,然后根据季节,搭配轮种不同作物,好让土地好好“休息”。“休息好的土地更肥沃,种出来的作物更丰产、更有机。”
周兴国笑着告诉记者,过去几十年,挖土做砖破坏了生态,现在好好调养土地,进行生态种植,也是一种弥补,而且收入比从前更高。
合作社红火了,乡亲们也跟着沾光。合作社用的全是周围的村民,普工每天80元,工作强度大的,如施肥犁地的工人,每天有150元的收入。
合作社500多亩地,主要种植辣椒、茄子、瓠瓜等蔬菜,全部施用有机肥。周兴国掀开大棚向记者介绍里面的作物:“这里种的空心菜。空心菜喜欢高温高湿的环境,棚内温度可达25度,等清明节上市,能卖个好价。”周兴国说,我们搞生态种植,不愁销路,都是经纪人等着收。
合作社的十来亩草莓田,每亩每年可获利2—3万元。这些日子,每天前来采摘踏青的人络绎不绝。周兴国正在考虑新流转800亩土地,扩大采摘园面积,着力发展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