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一动一静,一幅灵动的田野画卷在眼前显现,这正是“虾稻共作”模式的真实场景。3月25日,在汨罗市白塘镇木屯村,吴福群向笔者介绍他的虾稻种植基地:“龙虾粪便为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生物肥料,农药、化肥达到零投入,再采用添加富硒营养液的培育方式,种出了绿色环保的‘虾稻’,受到不少用户欢迎。”
绿色种养,“虾稻”卖到12元/斤
2012年,在外打拼多年吴福群回到家乡,成立富康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整整5年过去,如今种植规模达到了1600余亩。传统的种田模式收益不高,稻米口感也无法得到很大提升,吴福群琢磨找点新路子。
2015年,他在湖北潜江学习时接触到了“虾稻共作”,对这种新模式产生了浓厚兴趣。回来后便拿出离水源地最近的100多亩土地,进行了农田改造、虾网围挡。“整个合作社总投资400多万元,为了种虾稻我又投了60万。”
农村致富“田里来” 汨罗种植大户的百亩“虾稻”
所谓“虾稻共作”,即在技术操作上实现小龙虾与水稻的共作共生。在稻田中沿田埂挖出4米宽、1米深的环形虾沟。每到插秧时节,把尚在幼苗期的小龙虾移至沟内生长。等秧苗长结实了,再把沟里的幼虾引回到稻田里。这样做,四五月份收一季虾,七八月份又收获一季虾。
龙虾是怎样提升稻米质量的?吴福群告诉笔者,因为不施农药化肥,稻米品质更好,“虾稻共作”每亩田纯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实现2000元左右的增收,达到了虾、稻同步增产和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每天,他都会查看水质情况和虾苗状态。“农药、化肥要零投入,小龙虾才能存活。”吴福群说。
“稻田养虾技术要求高,池子建好要消毒,然后在水里种植专供虾子吃的伊乐藻。”吴并福群说,虾稻口感、质量好,创造了品牌效应,可以卖到12元一斤,并拥有了一大批客户。
赴欧洲考察,期待“稻虾共生”规模化
稻虾轮作、一田多用的做法吸引了很多农业专家和种植大户的关注。2017年元月,袁隆平院士对吴福群种植的富硒虾香米高度赞赏,并与其合影留念。2017年12月,在省农委的组织下,吴福群还成了汨罗唯一一个去欧洲考察学习的种植大户。
谈起在外学习的感受,吴福群对笔者说道:“中国与国外最大的差距不是技术上的差距,而是理念的差距。他们的家庭农场都是祖传的,环保、健康意识更强,不以赚钱为目的,而是从长远规划,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主打绿色牌,可持续发展,是吴福群一直的追求。
“我与别人养稻虾不同,我是水稻为主,养虾为辅,主要是想在汨罗做出一种成功模式,打出品牌效应,得到群众认可,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已有20多个农户和贫困户入股合作社,这种模式正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动力。吴福群表示,将逐步扩大规模,让“稻虾共生”在全市得到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