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数据显示,海南岛椰子每年产量不到3亿个,需求量却是10倍左右,其中近九成靠进口——即便“文昌椰子”此前已经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但原料短缺还是成为制约当地椰子产业做大做强的绊脚石,加之椰子加工企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岛外企业大规模抢占市场,产业发展仍面临不小的瓶颈。业内人士表示,海南椰子产业未来要实现突破,规模化种植迫在眉睫。
陈毅鸿是一名来自海南文昌的90后,从2013年底创业至今,他在海南已拥有两家椰子加工厂,带动了当地不少贫困户脱贫致富,但椰子原材料缺乏却始终是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
“椰子数量无法满足公司需求,只能从东南亚国家进口,这给公司增加了不少成本,特别是随着东南亚国家逐步限制新鲜椰果出口,改为出口初加工原料,这给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陈毅鸿说。
据了解,海南椰子加工企业大多集中在文昌,通过工商注册登记的椰子加工企业198家,加上各类大小作坊400多家,已形成种植、科研、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并涌现出春光、南国等以椰子加工为主的一批知名企业。然而,海南椰子加工原材料不足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当地椰子产业的发展。
“10多年来,椰子鲜果的市场价格只涨不降,较高的利润让农户习惯短期采摘,用来作为水果销售供应给游客。”海南省椰果产业协会秘书长曾建军表示,“虽然海南每年产出的椰子有2亿多,但都是嫩果,大多未达到批量加工标准。因此,岛内椰子加工企业纷纷选择从东南亚国家进口。”
在他看来,海南椰子产业要实现转型升级,规模化种植必不可少,必须因势利导,引导农民主动种植。但是,本地传统高种椰子要七八年才能结果,这又使得很少有人愿意大规模商品化种植。
“有关部门应组织实施在海南扶贫地区、海边防风林地带、高速公路两旁及农场大力种植椰子树以收获椰子果。与此同时,加强椰农的技术培训,从育种到种植再到管理实行专业化培训,以提高椰子果实附加值。”曾建军说。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椰子品牌建设,文昌市已启动椰林工程大行动,力争到2019年底前在该市新增种植椰子树30万亩,大力优化椰子产业结构、产品品质,擦亮“文昌椰子”品牌。